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汉初封王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至秦王政结束,历时141年,完成统一。秦的统一不但包含地理区域上的联合,还包括权力上的集中。地理区域上的联合和权力上的集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诠释了"统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古揭阳县的建制时间,县治,名称,县属,政权性质以及今揭阳抗日后的归属问题都作了论述。每个问题作者都引入各种不同看法之后才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揭阳建制于秦,至汉元鼎五年以前为军戍政权性质,以后才为行政建制。但吴时,揭阳并非又名南康,其县治,今说有三,即潮郡之北,揭岭之南(揭岭如饶说)和河婆说,莫衷一是。今揭阳县治也有三说,即(阝留)隍说、京岗说和玉窖说。(阝留)隍说不足取,京岗说未实现,唯玉窖说,从宋绍兴十年建治至今则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模块重点问题探索隐含着交叉在一起的两个关键词,即重点问题和问题探索,意味着这个旨在服务于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的选题,其着力点无疑是问题导入与探索回馈:一方面是认识问题,选择确定哪些是重要问题;一方面是解决问题。就所确定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为此,本刊特别主张不再面面俱到、不再因循守旧、不再统一体例、不再只是高考,为的是突出模块主持人和作者在策划、编写上的自主化、个性化特色,期望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学识和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与考试的指导上有所创新。毋庸讳言,稿件交到编辑部,我们发现大部分内容写得相当不错令人欣喜.有些内容则难以令人满意,尽管我们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又反复作了修改,但与我们心愿的结果仍有差距,编辑们虽亦多所修订弥补,遗憾却终究不少,面对读者,我们歉意尤多。或许。这的确是一个并不好做的新选题,我们的要求可能过高了。然而,我们由此也深深感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和考试,的确到了迫切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历史知识和史观史识的时候了。但愿这个选题成为一个很好的引子,能够引起同仁们更多的深思!  相似文献   
6.
赵国在战国七雄中较早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和与之相应的官僚体制。赵国实行的郡县制、"因能而授官"和强化君权的考课制度,都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赵国官职分为以相邦和大将军为首的文官系统和武官系统,官制体系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粤东已有"百越"族群于此生活蕃息,并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古代文明。广东五华狮雄山遗址,从其建筑规模、文化堆积及出土文物看,特别是器物上钤有"定楬之印"、"定楬丞印"、"藩"的封泥,可认定为秦汉定楬县治遗址。该城址始建于秦平岭南之际,扩建完善于南越国初期,毁弃于汉武平越时期,定楬县亦为汉揭阳县所替代。这不仅为探究南越国粤东郡县制演变提供了新路径,而且对粤东文化圈乃至客家先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郡制在中国古代存在了一千多年,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的基础。本系统论述了郡制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特点,有助于对郡这一古代行政建制的整体性了解。  相似文献   
9.
同治三年(1864年)以前,清政府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度,设伊犁将军镇守。光绪十年(1884年)以后,新疆建省,普遍实行郡县制,军府制土崩瓦解,行政建置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对这一演变的原因、具体过程及历史意议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近代新疆的行政建置由军府制演变为郡县制,有利于抵御国外侵略势力的威胁,有利于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的"县大牢方百里、人口万户",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由于它远离国家政治中心,同时又受制于地方各种政治势力的影响,成为存在制度漏洞最多、隐患最大、隐蔽性最强、盘剥农民最直接、社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变态的"尾大不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