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代民间拳师都市化流向对武术传播与流派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武术传播与流派分化,最直接的原因是民间拳师向城市的有序流动.城乡经济的差别迫使民间拳师寻求新的谋生手段;城市习武者的需求更能发挥民间拳师的作用,镖局行业的兴起与武术团社的发展为民间拳师提供了谋生渠道;民间拳师走进校园传播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3.
王薇 《新闻知识》2002,(7):21-23
都市化报纸,顾名思义就是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具有强烈市民化、城市化的报纸。就其属性而言,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大众化报纸。它是在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中产生的,目前己成为中国报业市场竞争中一支新生的劲旅。作为社会主义大众化报纸,都市报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深刻地研究这一现象,必须把它放在世界新闻历史的宏观背景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1995年元旦出现的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为其开端,随后都市报的热潮便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并在1999年前后达到高峰。不可否认,都市报的出现与整个90年代浩浩荡荡的都市化进程紧密相连,都市化所带来的另一个结果便是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都市化进程之于都市报、都市化进程之于大众文化、广告之于都市报、广告之于大众文化,从这些复杂的关系中,笔者以商业广告作为文章的切入点,试图寻找出一条文化的脉络,从而窥看广告在我国都市报发展过程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视两种传播模式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华 《新闻界》2005,(2):60-61
社会整合是相对于社会分化而使用的一个概念。19世纪末期,伴随着工业化、都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大众社会”的结构转型,社会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问题。伴随着农民、移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都市里聚集了大量的丧失了历史感和归属感、被细密分工严重异化了的“大众”群体,这些群体不再依靠传统的诸如宗法、血缘、地域而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都市题材慢慢地兴起并发展起来,城市题材成为我们人类绘画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的主题之一。纵观现今的水彩画,其都市化含义又可以解析成水彩画的传统与创新,保留传统的内容并非就是固守落后,守和变二者是没有冲突的。水彩画只有与社会共存,沉着迎接包括视觉图像在内的一切新的媒介挑战,同时机智地吸取一切有利于水彩画发展的因素,才能达到以丰富自身的需要深刻挖掘自身能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散落的明珠:民间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露 《家庭教育》2007,(8X):28-29
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面对各种外来思潮的涌现,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利用民间游戏活动对儿童进行教育,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还是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栾轶玫 《视听界》2014,(3):125-125
未来广播是移动的、云端的、个人的、社交的。自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电台KDKA诞生以来,广播在其后90多年的日子里可谓跌宕起伏,有过罗斯福"炉边谈话"的辉煌时代,有过电视兴盛期的孤寂岁月,有过都市化、私家车兴起带来的"第二春",今天正面临被新技术全面革新的媒介生态下的再次衰微。新生代是被iPad里"咕咕收音机"的"叫早声叫醒的,开始了新一天的音频之旅。从"咕咕收音机"里可以听到全世界上万个电台的实时广播,其中900多个中文台,能随意收听境内外广播,  相似文献   
9.
尤凤伟的《泥鳅》,是一部具有人道主义关怀和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所选取的正是都市化时期最为突出但却长期以来被文学家忽视的一个社会现象:乡村移民在都市的命运,但作者在表现这类人命运的时候,过多地涉入了主观感情,因而缺乏一种作家应有的超然和理性态度,表现出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个人化写作方式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文章通过对个人化写作特质的观照,描摹了个人化写作的独特风貌,即:写作内容的世俗化、写作对象的"小资"化、写作空间的都市化、写作语言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