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信息选择和战时新闻管制信息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正常现象。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内利的在怀特“守门人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闻流动模式”认为,在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①也就是说,在信息由源头到受众的流动过程中,总伴有各式各样的守门人的各种守门活动。这些守门行为既包括选择和拒绝,还包括对传播信息的形式和内容的改变。我国学者张威也认为:信息在流动中经常会受到一些权力因素的干扰,由此影响到信息的命运———或被阻断,或被部分放行,或被允许自由流通。②中西新闻传媒都存在着社会调控问题,国…  相似文献   
2.
张荣源 《收藏》2008,(6):130-131
外交封是指以我国外交事业的重大事件为主题,由外交部集邮协会设计、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特种纪念封。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惯例”“三个系列”。  相似文献   
3.
武书明 《新闻窗》2008,(3):40-4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视媒体报道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题,已经不再满足于一条新闻信息简单的线性传播,而是需要辐射性地联系、故事性地表述、完整性地解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要得到这些元素的支持,不妨跨时空地结合一些社教类题材,以强化新闻的故事性和信息量。实际上新闻类题材和社教类题材都有一个基本的共性,那就是第一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时事新闻是读者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国际风云变幻的重要来源,也是吸引读者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日报理论版注重联系实际,很有特色,受到了中宣部的表扬。为此,我们特请河南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肖建中撰写了这篇文章,从中看一下他们是如何策划与实施的。  相似文献   
6.
大地震中新闻媒介的突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记者亲临抗震抢险前沿,以目击、高效、透明的报道在第一时间筑起抢救生命的热线,把惨不忍睹的灾情、军队抢救生命的冲锋陷阵告诉全国和世界人民,获得了全国、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7.
翻开2008年全年的《新闻与写作》,你会发现这一年的中国新闻界有三大亮点。第一大亮点:2008是新闻人吹响冲锋号战胜灾难的一年。在这多灾多难的一年里.年初的南方冰雪,“5&;#183;12”的汶川地震……,在这一次次的灾难中,我们的新闻人冲在了最前方。在第一时间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给全体人民,把中央领导人在前线指挥的情况告诉人民。领袖的泪,和人民的泪流在了一起,心贴在了一起,产生了搬山倒海的无穷力量。人民在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胸膛。  相似文献   
8.
谣言,是一种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它多是别有用心者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捏造出来蛊惑人心的假消息.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非道德畸形舆论,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2008年,中国大事频发,记者的身影跃动在每一个现场。大众报业集团的年轻记者们,与全国的新闻同人一起,奔波在路上,思索在路上,收获在路上。第九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祝所有新闻同人节日快乐!今年是我6年记者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四次入川,两次生死考验,写满4个采访本,发表稿件70多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可以说,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站到了舞台的中央,来自各种视角的追光灯和镜头,正以无可回避之势聚焦于我们周身,空前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国际舆论环境下,如何客观地描述中国的实情,准确地传达中国的声音,正确地塑造中国的形象,恰当地驳斥不怀好意的杂音,这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本期《前沿关注》栏目讨论的主题是沉着应对复杂舆论环境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选发的四篇文章,以拉萨3·14事件、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为例,总结了与国际舆论争夺语话权的成功之道,希望对同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