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干事大多身处基层部队,没有媒体记者“对下俯瞰”的优势,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阻力,乃至遭受挫折与失败。但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锲而不舍地朝着既定目标攀援,不因有困难、有阻力而使报道工作半途而废。这就需要培养和修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张琦云 《音乐世界》2010,(14):54-55
随着艺声“不能被成员们孤立”的宣言,SuperJunior使用微博的成员已达到9人。在这个网络时代,成员们毫不在乎被称为“网虫”,走到哪里更新到哪里。而正是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们更拉近了与ELF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罗红霞 《课外阅读》2011,(3):170-17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事做起来不知疲倦,锲而不舍。感兴趣的书读起来废寝忘食,印象深刻。没有兴趣,则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在物理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点燃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内在动力,扬起他们信心的风帆,为他们学好初中物理,奠定良好基础。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档案工作是一项极为艰苦、复杂、细致、涉及面广的事业。它不仅是多项事业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建国58年来,我国几代档案工作者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地工作,使得我国的档案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振邦 《武当》2007,(3):35-35
中国古代养生与修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丹道最为盛名。而胎息正是丹道学这一皇冠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丹道家的眼中,胎息的价值和吸引力要比一般意义上的吐纳、寻引、符咒、静坐等养生术大得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众多慧眼识珠(胎息),锲而不舍的追求者呢?  相似文献   
6.
天上的白云和赚钱有什么关联吗?一位在北京打工的仅有初中学历的山东小伙子,却慧眼识破了这个奇妙的独门商机。他不仅锲而不舍地成了中国制造、经营“云朵”的第一人,而且靠奇幻的云朵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快乐,成就了自己独特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跤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跤坛英雄,也造就了一个个跤坛世家,这些世家中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为推动中国跤术的发展和延续默默地奉献着。下面介绍当代跤坛的几大世家。  相似文献   
8.
鲁志刚 《钓鱼》2008,(6):45-45
“野战”时常会遇到杂鱼闹窝,杂鱼对饵料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钓鱼人头痛,心烦,甚至让很多钓友束手无策。好在有许多钓友一起探讨,共同研究对策。我在应对杂鱼上也有两招,希望能给喜欢野钓的朋友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5·12大地震发生后,灾区教师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师德的丰碑,以大仁大爱彰显了师魂的绚丽。惊天灾难中的师魂升华,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心灵的洗礼,更有良知的呼唤。教育人因此而坚信:呵护生命、发展生命的教育不仅需要教育者步伐铿锵地挺进,还需要理想之光的朗照,更需要师德的弘扬和精神家园的坚守。所以,在灾难之后。与此相关的文章不断发来。从踊跃的投稿中.我们看到教育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敏于教育的理性思考。都善于教育的情怀宣泄,都勇于教育的责任担当。多难兴邦!人类,面对突发灾难虽无力回天,但却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教育,也会在灾后升华的师魂照耀下,在教育人锲而不舍的追求中,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目不暇接的文稿。滚烫发热的文字,使我们深深地相信这点。自本期起,我们将分专题陆续刊出部分文稿。供大家交流与分享。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劝学》是诸子先秦散文的名篇,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珍珠。文中许多句子如“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锲而不舍”已被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甚至以此为座佑铭,影响终生。历年都被编入中学语文的各种版本教科书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把比喻、比喻和学习的内在联系及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