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雍正八年八月十九日(1730年9月30日),北京西北郊发生了6.5级地震,这是清代地震震中离京城最近的一次较大地震,其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2.
地震     
康熙①七年,六月十七日戍时②,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③,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④有声。相顾  相似文献   
3.
地震波是检测地动变化的重要工具 到目前为止,地震是人类经常遇到的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每年发生的地震达50万次以上,其中10万次可以感觉到,造成破坏的有100次以上.世界上造成人员死亡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中国,1557年发生的一次地震大约死亡83万人,199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约24万人.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四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人员财产损失无数,举国哀悼。江苏虽然远离震中,但我们的心永远和灾区人民在一起,感同身受,莫过如此。本期组织的这些稿子正是代表了我们《初中生世界》编者、读者的一份哀思、一片关怀。  相似文献   
5.
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富有感染力,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震撼。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距离甚远,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  相似文献   
6.
震中汶川之外,北川——这个拥有约3万人的县城,是本次地震中受损最重的地区。13日凌晨,《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赶到了北川。截至14日发稿,近1万人死亡。当时,大型吊装机械和车辆根本进不去灾难中的县城,铁锹和镐头又不够灵巧,救援者只能用手挖掘。让一位名叫杨卫华的救援者终身难忘的是,在北川中学,一个被钢筋压住的女孩子拉他的裤腿恳求:叔叔,救救我!叔叔,救救我……但没等被营救出来,她就闭上了眼睛。闭眼的那刻,她依然拉着杨卫华的裤脚  相似文献   
7.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地震中的父与子》1994年1月17日凌晨4时31分,洛杉矶地区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中位于市中心西北200多公里的圣费尔南多谷的北岭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这些都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话语霸权,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多媒体网络具有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优点,运用它来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尊重学生的各项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真正做到促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13,(15):20-21
大地摇晃,无数房屋瞬间垮塌。巨大的山石伴随着泥土从山体上滑落,堵塞了人们日常行进的道路。摇晃过后,人们从废墟中惊慌地站起来,却发现身边的山河已经变样……  相似文献   
10.
曾灵华 《中国广播》2013,(5):I0002-I0002
四川广播电视台在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快速反应。4月20日11时40分左右,四川新闻频率第一路记者抵达震中芦山县龙门乡。4月22日8时02分,震后48小时时间节点,四川新闻频率通过卫星直播车在芦山县城进行生命大救援特别直播《惊心动魄——感天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