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认为,威廉·霍加斯的作品《文明婚礼》等油画最能体现他的批判精神和对社会的刻意讽刺,对当时处于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变革、社会道德体系整体沦丧的英国社会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并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2.
浮世绘是盛行于日本江户时代庶民的绘画,是以江户(东京旧称)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又叫江户绘。浮世绘的源流,早期与日本大和绘的屏障画联系密切,在描写闺情与寻常世态的绘卷和古典小说的木刻插图等风俗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描写民间日常生活为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活态文化的偏见,也促使我们更全面地审视中国传统风俗画的内容。中国传统风俗画中记录的古代大量社会风俗、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成为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补充,传统风俗画也由此获得了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龚培芳 《成才之路》2011,(28):77-77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便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从真切再现当时社会生活风习的宋代风俗画中,可以看到画家们对都市繁华、乡村闲适的迷恋、对圣朝盛世的点缀升平,但是从传世的少量作品中仍能看到一些充满平民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真切的爱,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构想风俗画是以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从历史上流存的以风俗为题材的作品来看,最有名的当然要数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传统是吸引世界目光的法宝,近年来很多文化工作者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技术化与时尚化,比如口奥运开幕式上的日晷、击缶、活字印刷术等中国元素,尤其是一纸、一轴、一屏,以其神奇的高科技手段,串起开幕式整场演出.再如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经过高科技处理后,人和动物都像被吹了仙气般"复活",成为中国馆最大的看点之一.能否借鉴这样的思路帮助我们在网络上传播和助推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7.
河出书房新社出版的《大人的涂抹画》系列书,汇集了植物画、风俗画的彩色样本以及其线条画,在以40岁以上女性为主的读者中获得人气。这套书说到底就是过去不大为人关注的"面向大人的涂鸦绘本"——借鉴近邻中国中医的说法,让中老年人适当动脑动手,可以预防帕金森  相似文献   
8.
朝中措     
欲晴又雨雨还晴,时节又清明。红杏墙头燕语,碧桃枝上莺声。轻衫短帽,扁舟小棹,几度旗亭②。斗草踏青天气,买花载酒心情。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描写乡村社会生活的风俗画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两宋都城作为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繁荣景象,沿河集镇以及南方丝织业、商业贸易的各种场景。但因受地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
周志恩 《高中生》2013,(2):12-13
夏丐尊先生深怀悲悯忧虑之情,在《谈吃》的短文里以幽默讽刺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中国人嗜吃成性的社会风俗画。作者以幼时盼望过年为开端,引出“吃”的话题,接着于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中揭示病态社会心理,侃讽刺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