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民间家训、家规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新的时期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杜老师: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第14课中出现的"着"读音,我们虽然讨论了,但依然拿不准主意,如在《灯光》文中有一句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划着火柴"中的"着"有人读"zhe",可有同事认为该读"zháo"。我只知道在《买火柴的小女孩》中"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个应该读"zháo"。这里两处的"着"读音是否相同?恳请指教,谢谢!湖北省麻城市白果小学李桂娟  相似文献   
3.
正3月中旬,台湾同胞汪宣女士偕其妹汪翠仙来红安寻根问祖。其间,受红安籍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介绍,到访县档案馆。汪宣女士祖籍湖北麻城,母亲郑氏是红安人,祖居县城东门外(今大塘角)。解放前夕,外祖父一家迁往台湾,其时母亲还是武汉二师学生。汪宣姊妹在台湾出生。大学毕业后,汪宣女士赴美留学,取  相似文献   
4.
为同乡辩护     
我教《道土塔》总有些尴尬,讲台下的学生们脸上也不免流露出几分愧色。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麻城人。  相似文献   
5.
李贽在麻城期间,与一大批麻城人物交游往来,谈学论道,在思想及学术上互通有无,对相互问的学术成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是明代第一奇书,然而,对其作者至今众说纷纭。而“金学”界热疑的作者大都寓居过麻城,且与《金瓶梅》最早收藏者刘承禧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瓶梅》里大量麻城方言的采用,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进一步说明作者是以麻城市井生活为模本进行艺术创作的。  相似文献   
7.
一、随枣走廊辛卯孟冬,余到珞珈山华中师范大学与会,会毕,一行十余人自东而西,出武昌,过大江,一路经孝感,随县,枣阳,襄阳,樊城,老河口,谷城而抵武当山。天色沉沉,雾霾阴阴,孟冬之田野,寒林疎疎,渗透隐隐肃杀之氛。 过孝感,麻城,其湖广填川之移民集散之状,时时来袭,且挥之不去。余先祖,先外祖所载籍贯皆为孝感,麻城,乃其迹也。今之川籍人氏,所谓以此二地为籍贯者,泰半亦因移民之际,经此集散而致也。  相似文献   
8.
人间四月芳菲尽。麻城杜鹃别样红。传说中最值得看的杜鹃花,就在麻城龟峰山上。一到四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就会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  相似文献   
9.
10.
2012年底至2013年初,麻城市人人常委会开展《档案法》和《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