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儒学的推崇为陶塑明器的兴盛创造了前提条件,厚葬之风的兴起是西汉陶塑明器兴盛的主要推动力量。西汉陶塑明器艺术作品是古代艺术苑囿中的璀璨瑰宝,是西汉思想文化的鲜明的反映。在这些艺术品中,充分体现出西汉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的装饰表现风格。在图案的表达手法上,有着鲜明的剪影法的特征。西汉陶塑的艺术成就,在于表现各种物象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简练,装饰性很强,凸显出西汉乐观积极的人生理念和希冀人神同在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2.
小河沿文化陶器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河沿文化陶器就器形及纹饰来源可以分为四群,即来源于赵宝沟文化、来源于红山文化、来源于大汶口文化和来源于庙子沟文化,其中前二者基本构成了小河沿文化的主体内涵,所以是小河沿文化的直接来源,大约在红山文化中期二者融合成小河沿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伴随着红山文化消亡,小河沿文化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康艳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10-112
半坡型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中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器形丰富,多见圆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彩陶器的装饰纹样采用散点式构图,"鱼纹"和"人面鱼纹"以及由鱼头、鱼身演化而来的几何纹是半坡类型中最具特色的彩陶纹样。半坡型彩陶器造型规正,纹饰简洁生动,富有浓郁的原始气息,是当时经济、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同时反映了原始先民质朴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特有的传统建筑脊饰,是建筑空间表意的重要元素。岭南传统陶塑脊饰在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仅为广州陈氏书院、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和德庆悦城龙母庙四处(港澳台、泰国、缅甸、越南、新加坡等地还有遗存)。在与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关系上,陶塑脊饰首先强化了建筑空间的边界,引导了建筑空间的序列;其次界定了人的心理空间范围;最后营造了建筑空间的氛围,表征了建筑空间的性质。在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关系上,陶塑脊饰是岭南最高等级的传统建筑装饰,是灰塑在材料上的继承和发展,其题材也代表了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特色题材。  相似文献   
5.
几何图案在服饰上面的应用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时期并产生不同的风格,从古至今的发展让我们在服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钦州坭兴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其文化空间有着丰富的内涵及多样性,加强和重视对坭兴陶文化空间的保护与继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钦州坭兴陶文化空间保护存在不足,其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及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全民参与、各尽其力,才能真正使坭兴陶文化充满活力并发挥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8.
彩陶艺术的萌生有其必然的条件和契机,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协同演进的特殊反映。原始彩陶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反映了史前人类的独特思维方式。特别是彩陶纹饰中的动物纹和人物纹,突出的显示出其内在的巫术实用性和功利性,虚无的神秘意义一趺成为了作品的前景,而审美的因素却退隐成了背景。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存状态,包括经济生活方式,都关系着他们采取何种方式造物,以及这种造物的目的和加工制作方法。原始彩陶对泥土的发现和利用,同样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材料感知、适应、选择的主体性调适的能量。人们从陶土所折射出的生命潜力和精神意蕴中,不仅清晰的感受到了人类生命结构中浓烈的尚土意识,还悄无声息地滋生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恋土情结。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材料意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材料意识发生于创作实践中,同时又推动创作向纵深发展,它融入作者的潜意识,却又难以被人们所体察。确切地说,材料意识本质上是创作主体对所用材料的一种重视,这种重视包括了材料与创作内容、审美特性、文化与社会内涵以及与工具、工艺、技法、技术等问题的思索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