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49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始于魏晋时期的曹丕,其著作《典论*论文》首先提出了批评态度问题,其核心是提出对"文人相轻"的批评,从而引起人们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批评态度观.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杰出的讽刺艺术让鲁迅拍案惊奇,使其受益匪浅。鲁迅不仅继承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将之打上个性化的印痕,具有“同而不同”的特色,而且超越了吴敬梓的讽刺成就。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是一部儒士小说,但同时也建构了一个武侠的群体,由作者对武侠的激赏可见他是有意为之。从作者对武侠的描写透视《儒林外史》群侠的特点及其生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书中武侠描写的文化蕴涵:作者在《儒林外史》中用心雕塑武侠群像,既是集体心理治疗的一种体现,更是重塑士精神、重构士群体的一种尝试。吴敬梓希冀以勇武、正义、慷慨的侠气警醒、救赎儒士阶层,促使其摆脱衰迈之气,奋发有为,从而创造清明安乐的理想社会。武侠群像在小说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大有深意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是一部表现封建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通过对三大类知识分子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其所在时代知识分子的治学和治生追求,显示出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对知识分子命运和追求的冷峻思索,回答了治学和治生的关系问题,并为知识分子指出了一条崭新的人生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讽刺的生命、讽刺的高度、讽刺的方法三个方面,就真实、典型、自描等具体事例,对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讽刺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士人求名逐利现象是《儒林外史》的重要内容。士人形形色色的求名方式、不同的求名心理,折射出丰富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吴敬梓对众多求名者冷嘲热讽,对求名的危害表现出深切忧思,体现了他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7.
欧美同学会是目前中国为数极少、具有百年历史的光荣团体,在历经百年风雨之后仍然保持着勃勃生机。其原因为:一是契合了归国留学人员之间相互沟通联谊的需要,二是与近现代以来连绵不断的留学报国事业相联系,三是得到了广大会员始终不渝的维护,四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五是坚持与时俱进、努力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六是兴建和经营了永久会所作为维系和凝聚会员的“家”。这些对欧美同学会今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一是要高举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旗帜,广泛团结海内外留学人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二是要坚持“修学、游艺、敦谊、励行”的宗旨,满足会员和广大留学人员修学励行、沟通联谊的需要;三是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欧美同学会的需要;四是要经营好会所,办好“留学人员之家”,为欧美同学会员、留学人员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服务;五是要发挥好会员的作用,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让会员更多地参与到会务中来。  相似文献   
8.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是汽车轴承中要求较高,也是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能的零部件。为了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有限元仿真技术需更多使用在产品开发过程上。文章介绍轮毂轴承开发过程中有限元仿真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中涉及婚恋的描写多达十多处,这些描写并非闲笔。吴敬梓对这些婚恋情节分门别类,运用多种描写手段,或详写或略写,从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了功名富贵对婚恋的影响,强化了“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的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创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并讨论其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困难和问题,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指出上海应通过培育本地企业R&D能力、吸引外地企业和跨国公司R&D机构、构筑人才高地、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和优化创新环境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