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9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型制造业企业是我国经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创新。采取DEA模型对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20个行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普遍低下,不同行业之间的效率差异大。为了提高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水平,缩小行业间的差距,必须优化资源的配置结构,推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政—用—产—学—研"的系统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R&D活动主体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依据产业融合理论,从技术、价值和市场融合三个层面构建产业跨界融合指标体系,基于2002-2017年投入产出表,对体育相关产业跨界融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体育相关产业与其他大部分产业之间技术融合逐渐增强,其中体育相关制造业对科技服务业(220.00%)技术融合增幅最大,但对其投入比率偏低,体育相关服务业对金融保险业(193.55%)技术融合增幅最大,但对其投入比率偏高;体育相关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均衡现象普遍;对体育相关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最大的是体育相关服务业,对体育相关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最大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对体育相关制造产品的需求,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的增幅更大;对体育相关服务产品的需求,农村居民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呈上升趋势;体育相关服务业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最终需求对体育相关制造业拉动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出口、消费和投资,而对体育相关服务业由大到小依次为消费、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3.
王铜安 《科研管理》2014,35(7):124-129
针对当前产业结构研究的局限和不足,本文率先在该研究领域引入了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通过社会网络与投入产出表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关系"和"结构"视角的产业结构研究方法。利用我国200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和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块模型分析方法,阐明了我国产业八大区块的范围和边界;刻画了我国产业总体结构的"中心化趋势",并对位于中心的产业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最佳替代产业"和"自反性"产业区块的概念和实例,并分析了其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清可  段学军  叶磊  张伟 《资源科学》2014,36(4):712-721
针对已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忽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负效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并选择长三角地区16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径向角度选择所带来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比传统模型更具有清晰的刻画功能。在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偏低,平均效率呈"凹"字形波动趋势,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存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各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在研究期内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②从效率分解变化看,土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的变化是导致技术效率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而且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具有明显变动幅度,整体上利用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③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除2006年外均呈现不均衡特征,沪宁杭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苏中的南通、泰州及浙北的舟山、台州等市效率偏低,整体上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异特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非均衡化特征明显;④通过对研究时期内土地利用非DEA有效城市的分析,发现各市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和环境负外部效应产出过多等情况,优化要素配置能力、减少负外部效应产出和增加单位土地有效产出是改善利用效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行业间水资源消耗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书敬  许耀  胡姚雨 《资源科学》2014,36(10):2003-2011
本文基于经济普查数据,使用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整体用水、三大产业用水、制造业二分位行业用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浙江拥有水资源总量超过其消耗水资源量,上海和江苏则面临较大用水压力;2上海耗水集中于第二产业,江苏、浙江集中于第一产业;3上海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江苏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浙江的木材加工以及家具制造业直接用水系数较高,但完全用水系数较低,江苏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部门直接用水系数较低,而完全用水系数较高;4对代表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分析显示,影响其完全用水系数的相关行业在两省一市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彭辉  徐佩琦  邵玲  潘云龙  何国嘉  郭曼丽  伍梓 《资源科学》2022,44(11):2330-2340
京津冀各地的水资源与能源通过区域内外产业链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分析该地区的水-能系统关联有助于制定资源协同管理政策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京津冀地区水-能系统关联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核算了水-能协同节约效益。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各地能源部门与水资源的完全关联均远大于直接关联。其中北京市能源部门由于从中国其他地区调入了大量高耗水产品,从直接关联最低一跃成为完全关联最高。②京津冀各地水部门与能源的完全关联均大于直接关联。其中北京市由于循环利用了大量的再生水,在三地中直接关联最大;河北省由于本地其他部门的用水效率较低,在三地中完全关联最大。③京津冀地区能部门对水和水部门对能完全关联在2012—2017年间均有所下降,其中前者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中国(除京津冀)地区的技术变动效应和生产结构变动效应,而后者则是由各地自身和中国(除京津冀)地区的技术变动效应和生产结构变动效应共同驱动的。④京津冀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水-能协同效益,但2017年相对2012年收益有所下降。随着水/能生产部门用能/用水效率的快速提升,京津冀地区未来的水-能协同效益可能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7.
闫云凤 《资源科学》2022,44(11):2222-2232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增加,国际上有些观点认为中国通过OFDI向其他国家进行碳排放转移。本文构建区分内资和外资企业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和分析2005—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碳排放效应,检验中国OFDI是否导致“污染天堂”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OFDI的碳排放量比较小,占全球投资碳排放的比重远小于中国OFDI存量和流量占全球的比重。②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大多数国家的OFDI碳强度小于东道国碳强度,这说明中国在这些国家的OFDI呈现“污染光环”效应。③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分布在投资规模大、投资动机以资源寻求型为主、碳强度高的行业。因此,建议中国政府推动双边低碳投资合作框架,中国企业通过全球产业关联促进低碳技术的溢出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邓光耀  陈荟荟 《资源科学》2022,44(5):1036-1050
了解中国区域间产业隐含能消耗转移状况及空间影响因素,对促进地区产业节能及平衡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立足增加值视角,构建中国省间多产业贸易流通价值链模型,测算各省隐含能和增加值贸易,并选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地理距离等因素在时空上对各省国内传统、简单及复杂贸易价值链隐含能消耗总量的影响异质性。研究表明:①多数省份在满足本地最终产品需求上的隐含能占比最高,其次是出口产品,接着是国内三大贸易价值链上的隐含能占比,而跨区满足本地最终产品需求的隐含能占比最小。②多数区域都在扩张区域间及出口贸易规模。东北及三大沿海地区总体隐含能产值上升;两河中游地区经价值链获取增加值的成本更高;西南、西北两地在大部分路径的隐含能成本增加。③三大价值链隐含能转移中,东部沿海、黄河中游地区多处于隐含能转移量高位;西北地区常处于隐含能转移量低位;其他区域转移量适中。④较2012年,2015年经济发展水平对多数省份在国内三大价值链上的隐含能总消耗量的影响转为负向;科技发展水平转为仅对西南、西北地区呈正效应;产业转移与地理距离对各省的正向作用减小。本文结果对探究各区域产业隐含能流通状况、跨区贸易隐含能消耗的时空特征及制定针对性节能方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发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上海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研发产业的投入结构、销路结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感应度及感应度系数等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研发产业与相关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和波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以北京市为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市2002-2012年制造业对交通运输的中间需求降低,对科研信息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升高;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40%以上集中在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各有侧重;3)制造业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均较强但呈下降趋势,而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表现为前向效应。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应继续完善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大力推动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积极推广科研技术生产性服务;持续提高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