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1.
一个新的综合性科技评价指标——p指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慧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8):128-132
指出p指数是衍生于h指数的测度评价对象学术影响力的综合性指标。从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讨论p指数在理论研究、实践运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概括总结出p指数兼顾质量、具备灵敏度和区分度等优点,指出p指数存在着不能反映引文分布情况及未考虑时间因素等问题,针对其所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继承p指数的思想,提出基于引证文献的单篇论文评价指标pq指数、基于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的综合性单篇论文评价指标pc指数,以综合评价单篇论文的学术质量。[方法/过程]选择图书情报学2013年的载文做样本数据,对pq指数、pc指数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发现在测度单篇论文学术质量时,pq指数不仅继承了h指数、学术迹基于引证文献评价单篇论文的优势,而且分别在数值区分度、计算过程复杂度方面优于h指数和学术迹。pc指数将单篇论文的引证文献、参考文献综合在一个评价体系中,不仅具有pq指数、h指数、学术迹的性能,而且为单篇论文评价方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全面反映学术论文内容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探究z指数在微博传播力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效果,为客观科学评价微博传播力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方法/过程]借鉴现有微博传播力评价指标,构建微博转发z指数、评论z指数、点赞z指数和综合z指数,以27个省会城市的外宣类政务微博2018年11月的微博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验证z指数在微博传播力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结论]z指数继承了h指数和p指数在微博传播力评价中的优势,而且更加重视高质量博文的发布。  相似文献   
4.
p 指数运用于人才评价的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指数用于高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评价是有效的,但对低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进行评价存在缺陷,且数值易于雷同,不易区分。p指数在学者研究绩效评价方面具有同h指数相一致的维度,它不仅考虑学者的被引次数(C),而且考虑学者的研究质量指标——平均被引率(C/N)。以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科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专家的发文量(N)、被引次数(C)、平均被引率、专家h指标、g指数、p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p指数优于现有的h指数、g指数,更具有评价的合理性,应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对基于z指数的科研机构评价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探寻新的视角和方法。[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新的综合性评价指标——z指数,以Muscular Dystrophy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25家机构为样本,通过计算分析目标数据的z指数、h指数、p指数、总发文量、总被引次数和平均被引率、一致性指标η,验证了利用z指数评价机构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z指数是一个3D效能指标并具有高灵敏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指出z指数存在诸如低引用长尾严重影响z指数大小、高核区论文被引的增加会对z指数产生副作用、忽略专利等其他科研形式的作用的缺陷,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h指数用于高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评价是有效的,但对低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进行评价存在缺陷,且数值易于雷同,不易区分。P指数在学者研究绩效评价方面具有同h指数相一致的维度,它不仅考虑学者的被引次数(c),而且考虑学者的研究质量指标——平均被引率(C/N)。以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科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专家的发文量(N)、被引次数(c)、平均被引率、专家h指标、g指数、p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p指数优于现有的h指数、g指数,更具有评价的合理性,应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z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以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计算分析了目标数据的总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一致性指标η、h 指数、p指数和z指数,实证研究了z指数应用于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效果。【结果】 z指数相较于h指数以及p指数更加适合于综合评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质量因素、数量因素和被引分布情况。【结论】 利用z指数评价期刊有助于激励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z指数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区分度。但z指数在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存在不能区分施引文献影响力大小等缺陷。  相似文献   
8.
基于合著作者贡献大小分配权值的p指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为了合理平衡合著论文中作者的科研贡献,在总结前人p指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合著论文作者署名次序与作者贡献均等问题,提出基于合著作者贡献大小分配权值的p指数方法,以使p指数用于人才评价时更加有效合理。[方法/过程] 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两位作者的科研论文产出为例,通过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得出4种不同p指数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结论] 发现只考虑独著和第一作者发文情况的p1指数与不考虑合著只要参与就计一次的p2指数属于极端的处理方式;而按均分合著者权重计算的pa指数忽略了著者署名次序的问题;根据娄策群的作者贡献率等级分配法计算所得的pw指数不仅考虑到作者合著情况,还考虑到对于一篇科研论文处于不同署名位次的作者贡献率不同。因此,根据贡献大小分配权值的pw指数更具有客观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微博与传统文献的相似性,本文旨在探索h指数、g指数和p指数在微博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三者的评价结果来探索3种指数在微博影响力评价上的合理性和各自的特点。首先,基于信息计量领域中的h指数、g指数和p指数的定义,针对微博转发数、评论数和点赞数构建9项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然后,以40所"双一流"高校的微博为实证对象,通过整体对比、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将h指数、g指数和p指数对微博影响力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个指数在微博影响力评价中都有一定合理性;在区分度方面,g指数和p指数都优于h指数,其中,p指数最具优势,并能挖掘高影响力的非活跃用户;在敏感度方面,h指数不易受极端值影响,更适合评价微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