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辑录《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中有关档案损毁记载事例,在此基础上对事例进行统计分析,对中国历史档案损毁状况作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在主编负责、协修分工合作下完成的。它在体裁的选择、目录的编排、编写和取材的方法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在历史编纂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16日至17日,铁琴铜剑楼与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现存藏书楼联谊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成功召开。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开馆仪式在古里镇隆重举行,铁琴铜剑楼研究会亦同时正式成立。文章概括记述了本次系列活动和会议的主要内容、研讨成果,总结了当前中国藏书与藏书文化研究的特点和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张须的《通鉴学》是一部颇具学术影响的史学专著.张须在《通鉴学》中运用了“考镜源流”、考证、比较与归纳等治史方法,使其立论严谨、翔实、平允.史学方法的得当运用,使《通鉴学》得以成功构建《通鉴》研究的完整体系,获得很高的学术价值.《通鉴学》的史学方法,应当得到充分认识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资治通鉴>是应用史学的光辉范例.应用史学是专门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的史学,是历史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史学现在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读通鉴论》基本上蕴含了王夫之的民族观。在一般情形下(和平晏宁时期),他主张各民族之间"各安其所",和睦相处。但在少数民族侵凌中原时,他坚持民族利益至上,主张积极抵御,从而外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并直接影响他对历史上民族冲突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简论张须《通鉴学》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须的《通鉴学》是研究《资治通鉴》的史学专著。《通鉴学》构建了《通鉴》研究的完整体系,在《通鉴》、《通鉴》学派与编年体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通鉴学》集前人之大成,考核精细,观点独到,堪称"通鉴学"入门之书。  相似文献   
8.
吴荣政 《档案学研究》2017,31(3):118-122
《资治通鉴》有六项优点、两大特点。其成功编撰的客观原因:百年太平;两位皇帝支持;丰富的官私文献;时间充裕;先贤名著的影响。其成功的主观原因:司马光极具文献编撰才能与素养;同修与校对都是硕学宏儒;编撰部署周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