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7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林祝 《班主任》2004,(1):14-14
平日翻阅兵书,觉得带兵与带班有不少相通之处,便将做班主任的体会与兵法融通成文,献给诸位教育同仁,以求指正批评.  相似文献   
2.
反客为主反客为主,字面上的解释是主客关系颠倒,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李卫公问对》中说:“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反客为主”运用到军事领域,它是三十六计中的胜战之计。其意是指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抓住有利时机,见缝插针、乘隙插足,以控制首脑机关或要害部位,争取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以海阳大秧歌中的民俗武术活动“斗秧歌”仪式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民俗学视角对“斗秧歌”的过程及民俗语境进行分析。认为:海阳大秧歌吸收了军事武术中的兵法谋略与民间武术技术动作,族群生存斗争与比武较技是“斗秧歌”吸收武术元素的重要动因,其逻辑形式表现为礼法约束下由“文斗”到“武斗”的递进,“文斗”体现兵法谋略智慧,武术是“武斗”的主要支撑力量。“斗秧歌”受到礼法约束,以强化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法并施思想。剖析其民俗语境发现,“斗秧歌”是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也是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武术与“斗秧歌”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显示武术与民俗活动深厚的历史渊源及武术具有的多元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4.
<正>兵法经营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白圭便把兵法理论应用到经商活动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因此成为后世商家顶礼膜拜的对象。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军人出身的大桥武夫倡导下,日本商界掀起了一股兵法经营的热潮,出现了所谓的"兵法经营管理学派",中国古典兵学与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结合的大门正式开启。时至今日,借鉴兵学理论指导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已成为企业家的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5.
孙膑是继孙子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有兵书《孙膑兵法》传世。《孙子兵法》所反映的战争理论带有明显的战国色彩,孙膑是孙武兵学的宗室传人。同时,孙膑又是一名杰出的战将,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运用兵法的典型战例,在丰富作战经历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孙膑兵法》,在战争观问题、战略战术问题、治军建军问题上都对孙子兵法有所继承和发展,孙膑对于孙子兵法的丰富和发展有着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兵法是艺术。《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经典,也是兵法艺术美的代表,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突出的贡献。从兵法是艺术、孙武的诗人气质、孙武的审美理想、读《孙子兵法》是审美享受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和新课程着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笔者启用兵法激活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激活了整个小组的学习动机,也激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动机;使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带动了整个新课改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记里描述的带班激情,三年之后即使我自己重温,也备受鼓舞与震撼。这一本文字,我自己更愿意把它作为一种励志的东西来读。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不但需要经常给别人励志,更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励志。"  相似文献   
9.
老鹰重生学校安排我做班主任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班级并不是很好带。我们学校的高中开设的是国际课程(称为"IB课程"),学生读完三年的课程之后,全部升入国外大学,学费也比较高。由于高中初创不久,这一届直升入高中的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归《项羽本纪》的文本,通过项羽在不同事件中的语言的长短(或者有无)的角度,解读项羽形象的完整性。“力”“、气”“、略知其意”的“兵法”,是司马迁心目中项羽生命的三要素,它们在不同的事件中表现出或同或异、时隐时现的形态,形成三条脉络贯穿于项羽的一生,再加上他在生命最后关头表现出来的“情义”,四者构成了一个脉络贯通、气韵兼具、生动丰满的项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