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奥运选手和世界优秀选手的一号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实地考察的球洞中,世界优秀选手全四轮均使用一号木开球,而我国男子选手则是一号木、三号木交替开球,可能是由于对自身一号木开球技术不够自信;我国男子选手的一号木平均开球距离、上球道率较世界优秀选手均差距较大;我国女子选手的一号木平均开球距离与世界优秀选手较为接近,但上球道率有待提高。建议,男子选手加强开球距离和上球道率的训练,女子选手加强上球道率的训练;冯珊珊进一步提升开球距离;在比赛前要对场地进行多次熟悉,找到合适的开球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高尔夫运动员一号木技术动作的特点与差异。方法:使用Simi-Motion三维摄像解析系统分析现役6名中国优秀女子高尔夫运动员以及6名世界优秀女子高尔夫运动员一号木全挥杆动作。结果:1)击球效果方面,球速与起飞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我国运动员的球速、起飞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膝关节变化方面,下杆9点钟左膝关节角度与挥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髋、肩转动方面,下杆9点钟髋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转动角度分别对球速和击球距离影响显著,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下杆9点钟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左膝关节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较为接近,髋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转动角度均值分别低于世界水平11.50°和7.23°。4)重心转移方面,大部分运动员在到达上杆12点钟时,重心便开始向目标方向转移,在下杆过程中重心先降后升,在重心上升阶段完成击球;击球瞬间相对上杆顶点的重心在X轴的位移距离与击球距离呈负相关关系(P<0.05),我国运动员的位移差为(1.35±1.02)cm,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水平相当。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刘钰与畑冈奈纱一号木技术动作,揭示二人的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为我国女子高尔夫球员一号木杆技术的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三维录像拍摄法、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二人的一号木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刘钰和畑冈奈纱的最快杆头速度分别为105.83 mph、105.78 mph,球速分别为147.28 mph、144.13 mph;二人的球落点分别为254.5码和241码、起飞角度分别为12.3°和11.6°,二人的停球距离均为269.5码。②上杆过程中,畑冈奈纱的髋转动角度、肩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转动角度均大于刘钰。③上杆过程中刘钰重心前移,而畑冈奈纱重心后移;下杆过程中,刘钰重心前后移动的幅度较畑冈奈纱大,而重心从右至左移动的幅度较小;在下杆第2阶段,刘钰的重心高度较稳定,而畑冈奈纱的重心向上移动距离较大。结论:①刘钰在上杆过程中过快的杆头速度,不利于保持上杆顶点身体的稳定性;在下杆过程中刘钰的平均加速过程较为一致,应进行优化训练。②刘钰在上杆过程中肩髋相对转动不足,下杆过程中髋转动较多,但肩转动较少,对其改进可能会提升杆头速度。③刘钰在上杆过程中的重心前移较多,下杆过程中前后移动幅度较大,可能会造成击球不稳定;下杆过程中从右至左的移动幅度较小,不利于杆头速度的提升;在下杆第2阶段刘钰的重心上下保持稳定,而畑冈奈纱利用重心升高来提升杆头速度,弥补了身高不足的劣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青少年高尔夫球员一号木挥杆技术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Myswing Golf、Flight Scope Xi和Myswing Balance等设备,对20名男子青少年球员(A组12~15岁和B组8~11岁)一号木挥杆技术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①A组挥速、击球效率、球速和击球距离均显著高于B组,起飞角度显著小于B组(P<0.05)。②上杆顶点和最大内收时刻,前手立腕角与起飞角正相关(P<0.05);各时刻前臂内收角皆与挥速负相关(P<0.05)。③上杆顶点时刻,躯干前倾角与击球距离正相关(P<0.05),各时刻侧倾角与击球距离负相关(P<0.05)。④上杆顶点胸腔旋转角与击球距离、挥速正相关(P<0.05),击球瞬间两组球员胸腔旋转角、骨盆旋转角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两组的启动顺序和峰值顺序正确率均较低,击球瞬间,左侧足底压力与击球距离和挥速正相关(P<0.05)。结论:①A组挥速、击球效率、球速、起飞角度和击球距离均优于B组;②A组在各挥杆阶段均保持较小的前臂内收角和合理的躯干右倾角,击球瞬间骨盆上移,有利于增加开球距离;③B组在下挥杆阶段表现出较大的前手立腕角,产生了较大的起飞角度,击球瞬间胸腔、骨盆转动过度,降低了击球效率。④动力链错误方面,A组主要将胸腔作为第一启动点,而B组则是球杆先于前臂启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