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0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侧重分析晁夫人的仁义特征及救世主品质,并从文化的角度探明作者的儒家思想对晁夫人形象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试图从分析其哲学内涵和理解其感情基础出发,指出将天与人和合起来的仁爱纽带,发掘这一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好教师#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教师"的四项标准: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4.
<正>一、"爱"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像牧者那样管理着生命。放牧的历程一面是守护,一面是尊重,一面是引领;牧者是一种职业,他们摈弃家长作风,排斥暴力。教师应是一个虔诚的牧者,一方面是对莘莘学子的倾心呵护,关注其生命成长,留意其心灵健康,疏导其心理顺畅,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幸福地成长;另一方面是对其学习的呵护与引导,促使其能够顺利地长知识、提技能。教师的"放牧",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像牵引风筝  相似文献   
5.
冯兵 《中国德育》2014,(13):56-57
正据报道,河北邢台人张某开办"国学班",9岁女孩童童跟其学习国学。在学习过程中,童童被张某用木棍、锤子虐打,用针扎指甲,甚至被逼迫吃用过的手纸。目前,张某因涉嫌犯罪已被检察机关批捕。此前也有报道称,校外"国学班"近年来在全国遍地开花,规模大小不等,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规模大的模仿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将“大公至正”视为官德的基本原则,要求为官者“以义制我”,关注“民之生死”,谨防以道德为旗号来攫取民利,“独灭裂小民而使之公”;为官者的仁爱之心是践履“公天下”原则的心理基础,而君主摒弃“一姓之私”.方能与臣下坦诚相待,同舟共济;为官者谨守道德,“躬行于上”,才能服众抚民,才具备为官掌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官德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墨学在先秦盛板一时,与儒学同尊为显学,其思想精义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创于唐代的禅宗丛林制度就有诸多墨家思想的融会与发扬:1.墨家的“兼爱无别”与丛林的“天下一家”的仁爱精神;2.墨家的“交相利”与丛林的“自利利他”的互利思想;3.墨家的“唯贤是举”与丛林的“高僧风范”的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8.
黄侃 《德育信息》2002,(2):78-79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并发扬着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远大前程》中仁爱的感化力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狄更斯在他名的教育小说《远大前程》中通过对男主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幻灭过程的描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仁爱的感化力量。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均都经受了不同类型的爱,因此,他们都得到了同样甚至更大程度的回报--仁爱的复苏。  相似文献   
10.
现代视域中的儒家德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在现代视域中考察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德育思想,应当将其加以创造性地转化以正义为前提,将涵养仁爱之心作为德育目标的重要维度;以文化涵养德性,重视引导主体的道德自觉、自省、自律;提供相对道德的小环境,或者帮助学生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建构道德共同体,从而造就自愿、自觉的兼具正义与仁爱之心的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