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13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书为师     
《新读写》2021,(1)
蒋芃悦,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三学生。爱逛吃逛喝,也爱看电影;爱K歌,也能弹一点儿古筝和电子琴。曾在各类竞赛中获奖,连续两年获得叔蘋奖学金。最喜欢阅读的5本书《楚辞》(战国)屈原《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历史的温度》张玮《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腹有诗书气自华蒋芃悦是个文静、内敛、细致的女孩子,喜欢静静地探索或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认定的目标不会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中,涉及民族关系的,难免沾上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唯独楚辞是没有民族偏见的,屈原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3.
国际媒介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表面“客观公正“的美国主流媒体经常会在一些新闻事件中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并且这种对新闻的误解和歪曲已经由来已久。《从奥巴马当选看美国媒体的新闻偏见》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主流媒体的偏见报  相似文献   
4.
一篇新闻稿从采访到见报,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新闻事实一进头脑“加工厂”,往往会融入新闻发布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是非标准、情感投入、兴趣爱好,对千千万万读者产生影响。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假如报道者的主观倾向与客观事实相脱离,就难免产生新闻偏见。  相似文献   
5.
靖鸣  娄翠 《出版广角》2018,(1):9-1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为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传播伦理失范现象.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失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新闻偏见、新闻失衡难以被发现和控制;二是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被削弱;三是公众的信息安全和著作权得不到基本保障;四是智能推荐易使受众深陷"信息茧房",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从传播学角度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失范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有过实际体验的人都知道,射击必须掌握要领,诸如"三点成一线"等等,这样才不至于偏靶脱靶,从而提高命中率.通常情况下,偏靶脱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不过硬所致.记者手中的笔犹如战士手中的枪,如果这支枪偏离靶心,那么不仅会失去应有的战斗力,甚至会造成误伤.而如今,一些媒体人的偏见如同"偏靶"和"脱靶",造成的危害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缺乏思辨性阅读的语文,是肤浅僵化、零散单一的;缺乏思辨性阅读的师生之心灵,是浮躁暗淡、支离破碎的。当下,"思辨性阅读"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快速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线教师面临且必须解决的课题。反对标签思维,避免偏见的提前干扰,打破名人迷信,是教学"实战"中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8.
白薇臻 《文教资料》2014,(36):106-108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经典之作。在这本精致的作品中,优美的书信成为不可忽视的工具,人物间书信的交流贯穿了整部作品,让全书笼罩在浓浓的墨香中。同时,书信的运用在描写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91):19-20
《BJ单身日记》是英国作家海伦·菲尔丁的代表作,被誉为"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小说均出自女作家之手,探讨的都是爱情、婚姻问题。但是这两部小说的创作时间相隔甚远、创作背景颇有差异。本文从后女性主义语境下分析两部作品爱情观、婚姻观的异同点,试图揭示现代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处境的改善及仍然存在的困境,肯定"女性主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