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中国计划在未来的5年里,通过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推动网络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等方式,推动全球汉语学习和汉学研究,使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人。中国教育部采取主动设立孔子学院之举十分高明。之所以命名为“孔子学院”,是因为孔子能代表中国文化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也是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六千多种语言.英语的使用地域最广影响也最大。它已经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Lingua Franc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果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地异也。”英语的国际化必然引起其本士化,“英语族”概念(World Englishes)就反映了这一趋势。受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英语的出现有客观必然性,与英美英语“和而不同”。中国英语的特征仍在形成当中,而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层面已表现出了一系列特征,本文集中探讨其语音和语篇特征。  相似文献   
3.
协和万邦是以表征万邦、卫弱禁暴、睦邻友好、和谐共生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外交思想,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应当以表征万邦维护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以卫弱禁暴建构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以睦邻友好协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和谐共生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主教育已为人们津津乐道,更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徐徐 《成才之路》2013,(35):69-6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中有这样的话。和:人群。同:苟从。孔子的这段话可以这样来理解:君子为人与小人比较起来,体现在能融进群体,但不应该苟从其中而迷失自己的个性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阐释孔子“和而不同”思想之渊源为切入,剖析了儒家学说在促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社会政治共识与多元文化建构方面的人文理想,而古代社会系统对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也正是建构相互宽容、相互依存、安定有序、共同发展的当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中,人和社会、人和世界、东方和西方的关系呈现出新关系质态,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应与时俱进,遵循自身特殊的规律。这些特殊规律包括动态平衡规律、和而不同规律、开源引流规律、整合超越规律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界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的研究对于建构文化全球化的基本游戏规则,避免矛盾冲突,维护各个民族国家文化的独立性、主权和尊严,发展、繁荣人类文化,以及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开拓深化。  相似文献   
9.
“经世致用,和而不同”作为大学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现了当代大学应具有的文化底蕴。深刻理解这种精神的育人功能,努力培育这种文化精神,着力提升当代大学的文化品位,增强大学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是时代赋予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曹军 《文教资料》2011,(14):105-106
孔子要求人们确立"无可无不可"的生活态度,以可进可退、与时相宜的方式去处世。孔子由此设定了一种内方外圆、外柔内刚的理想人格,创导了"和而不同"的人生哲学,启示我们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平衡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