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60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4月25日晚,男队队内对抗赛在北仑训练基地进行,对阵情况是马琳对许昕,王励勤对郝帅,张继科对陈玘,马龙对王皓。几场比赛都很激烈,就我个人在现场看的感觉乱说说队员们的状态,说的是一家之言,说的不对的请别见怪。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0,(7):34-35
《乒乓世界》:应该说你从封闭训练开始就在为世乒赛上场努力了,所以这次的世乒赛之旅就从封闭训练说起吧?  相似文献   
3.
在苏州举行的中国公开赛,我们男队整体表现得都比较正常。虽说张继科最后拿了冠军,从成绩上来看还不错,但是过程我并不是很满意,尤其是跟格雷尔和高宁的比赛,打得皱皱巴巴,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这其实反映了张继科的整体实力,还有他对生路球的处理和调动上还是差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0,(4):52-52
在厦门进行封闭训练时,我换了一块儿新海绵,技战术上也做了一些新的调整。尽管自己一直抱着取胜的信念参加了第一次队内选拔,但整个人的状态并不是特别积极,必胜的气势也没有其他选手那么足,所以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相似文献   
5.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9):86-87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台内球技术的运用越来越灵活。早在小球时代,运动员对台内球的处理还相对单一,除了纯粹地控制就是纯粹地进攻,更多地争夺还是围绕着长球展开的。如今改为大球之后,由于球速的降低,这使台内球的进攻和控制更加多样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张继科近年4场国际比赛决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技战术统计上,将张继科的发球落点和发球抢攻方式相结合、接发球技术运用与接发球抢攻相结合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技术组合的运用特征,并分析此种现象的原因,探讨横拍进攻型打法的技战术特征。认为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主导思想;为了限制对手的高质量接发球及为自己得分创造条件,发球主要集中在正手位和中路偏正手位;发球后抢攻反手技术的使用与正手技术同样需要具有高质量;接发球贯彻积极主动思想,主要采用反手拧拉,辅以摆短技术;接发球后抢攻以反手拧衔接反手拉为主要得分技术组合;相持段攻防转换加快,亦攻亦守是今后相持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并以第51、52届世乒赛冠军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情况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该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已经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
年度颁奖     
《乒乓世界》2014,(2):22-25
1月11日,国际乒联年度颁奖盛典在迪拜举行,张继科成为丰收第一人。除了收获最佳运动员和最佳人气运动员两项大奖外,张继科在颁奖盛典后的慈善竞拍环节,以9000美金拍下画有自己肖像的乒乓球台。随后,张继科将这张特殊的球台,捐给了迪拜乒协  相似文献   
9.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题是进攻中让人倍感难受的击球落点。在超一流选手的对决中,如果没有超前的手段,是很难治住对方的,本期所展现的正是得分方超前的落点意识。第一组图中,张继科在使用逆旋转发球后,侧身冲拉王皓的正手位空当得分。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4,(4):82-83
本组展现了张继科在发逆旋转球后,进行反手抢拉的套路。上组图中,张继科是看着王皓的正手空当出手的,而这组他是提前想好了进攻落点。在高水平比赛中,只单纯依靠抢攻是很难拉穿对手的,在保证高质量抢攻的同时,还要加上落点或节奏等因素的配合,才能让自己抢得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