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2篇
教育   71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关于其流行原因及形成机制的探讨成为重要议题。相对于汉字符号,作为"年度十大流行语"的"skr"一词具有其独特的类型和流行机制,分析以skr为代表的外来流行语流行的原因,以便能对这一类流行语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首先梳理了"skr"的演变与其常用意义,在此基础上,以符号的理据性为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skr"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在机制。文章发现,"skr"一词之所以能够流行,在于其在语音、形态与语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内在理据性:语音方面表现为同音节谐音、数字谐音和方言谐音;形态方面表现为其符号理据和缩写理据;语义方面表现为该词存在着隐喻性的跨域投射。这些内在理据使得"skr"一词形式上更加形象、含义更加丰富、特征更加新异鲜明,易于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英语学习者心理发生和发展以心理逻辑为内因,以外部刺激为外因,在恰当课堂经验的条件下产生英语心理.按照该理解方式和既有研究成果改革英语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有利于克服过去的结构性基础课程设置导致学习者英语能力缺陷.  相似文献   
3.
我们可以明确地体会到语言要想产生,必须有创造体,即社会中的个体,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个体对语言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个体所创造的类语言(个体最初创造的语言)都能成为现实社会中真正应用的语言,类语言能够得到普通应用,成为真正的语言,必须要经过社会集体对语言的选择。随后,在语言自成一个体系之后,内部成份之间互相都有约束,比如说在英语中实意动词后决不可能再放另一个实意动词,这是因为语言成份或结构之间的相互制约,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体系自身的选择。语言要经过个体选择、集体选择和语言自身选择,可见,语言受约束的力度非常大,而可任意发展的程度减少,而且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理据性为语言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名物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特色及文化韵味进行研究,可以追寻云南各民族人民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及命名事物的思维方法,发掘出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并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基于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转喻机制的相关理论,结合认知翻译观,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及《2012年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同义对称四字格的英译文为语料库,分析政治报告文本中汉语同义对称四字格英译的认知规律。研究发现,政治报告文本中汉语同义对称四字格的英译过程涉及以下三种认知手段:1.尊重政治报告文本的文体特征,合理发挥创造性思维;2.结合译入语语言机制,注重贴近受众原型思维;3.分析中英社会文化背景,积极运用隐喻、转喻思维。  相似文献   
6.
鉴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念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高度一致,认知语言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既有可能,又十分必要。我们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做到:解读词句背后的理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词汇的隐喻机制,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剖析新词的认知机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系统分析篇章中的概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思辨性认知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中英概念系统对比,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体验主义认为,语言源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从身体的基本部位之一———"面孔"入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可以证明自然语言中的大部分习语和普通词汇一样,其抽象语义也是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而获得的;在不同语言的习语中,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8.
“字本位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字”是汉语语法结构中的基础单位。汉字具有非线性单位性质,它以汉语音义结合的理据性为基点,在汉语语法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住。以字为本位,有助于消除古今汉语研究的断层,建立起古今汉语研究的共同轴心,形成方法论的基础,并使之推理成汉语语法一种独特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9.
试析现代英语的构词理据李兴华关键词现代英语;构词理据词的理据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也就是名称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现代语言理论强调人类交际系统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索绪尔强调“符号的任意性”。他指出,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的理据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的理据包括意味形式和内在形式两大类。其中内在形式理据是主流,具有意合性特点。本文通过实例对汉语词的理据特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