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欧宗教改革形成的新教伦理及其传播生成了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理性经济行为内在冲动力的源泉.韦伯把西方资本主义过于理想化,但对隐藏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后的伦理因素的发掘,仍发人深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注重人的现代伦理精神和伦理意识的培养,通过伦理调控来约束人欲,把获利的行为纳入到伦理规范和社会价值当中.  相似文献   
2.
从欧洲中世纪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初期的禁欲主义到19世纪30年代以《便士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介提倡消费,再到现在跟着流行走甚至“超前消费”的消费倾向,媒介一直在对大众消费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欧洲中世纪是体育发展的“黑暗时代”,其主要原因是基督教所推行的禁欲主义。通过探讨禁欲主义的思想体系及其对欧洲中世纪体育发展的影响,指出:禁欲主义造成体育的全面衰退,使古希腊竞技运动消失,教会学校没有体育,民间体育萌芽得不到发展,人们的精神和肉体受到了严重摧残,从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只界定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并把其分为世界观和伦理观两个范畴来考察,由此淡化哈姆莱特“重整乾坤”的行动意义。对悲剧内在的冲突的剖析,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美学观为经,以青年心理学、精神分析法的框架、西方悲剧美学、创作心理学和比较文学诸种方法为纬,在几个争鸣热点的思辨论证中,首先抓住哈姆莱特禁欲主义典型特征这个主要矛盾,然后理解莎翁在观念大变革思维大裂变的年代里为观众提供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米祈 《成长》2006,(1):73-73
米祈: 我对印度的印象,来自于自小所看的印度影片,其中印度人追求爱情的热烈奔放的生活方式,也能清晰地反映出他们圣洁的性观念。我因为好奇,进而了解到鳊的宗教传统主要有印度教和佛教,从总体上说,佛教一般比印度教更强调禁欲主义。然而,在一个佛教曾经盛行的国度里,印度的民间也广泛流传着一本内容包罗万象的《性典》。  相似文献   
6.
"革命 恋爱"作为革命文学中出现的一种小说模式,它的出现首先是继承并改造了20年代初期欲望与理性悖论调适的理路--"个人的即社会的".继承主要是对革命与恋爱一致性的认同,改造主要是革命( 阶级革命)获得了包容、决定恋爱的优先性.革命与恋爱的关系经历了从"为恋爱而革命" 到"为了革命牺牲恋爱"的变化,最终在艰难的调适中走向了革命禁欲主义.丁玲的转变, 颇为典型地代表了当时左翼作家自我改造与自觉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8.
爱与忏悔——析《荆棘鸟》中拉尔夫人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棘鸟》中男主人公拉尔夫无法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但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男人,他不能灭绝情欲,不能不爱梅吉,他的灵魂长期处于“神性”与“人性”的尖锐对立之中;同时他也无法摆脱强烈的权利欲望和爱情需求,对他来说,两方面都是无法割舍的,放弃任何一方都是痛苦或毁灭……对上帝的与忏悔和对情人的爱与忏悔时时刻刻敲打着他的心,从来没有停止过交战。本文从爱与忏悔的角度分析了拉尔夫人格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张明 《文教资料》2010,(35):116-118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表象与意志,生命意志要求人不停地欲求,这导致了无尽的痛苦。要寻得解脱必须摆脱个体的局限,忽视自身的需求,最终否定生命意志,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获得无限宁静与喜悦。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以外的文化因素来探究资本主义起源的问题,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无疑都是一个成功的尝试。究竟是韦伯新教伦理的"节俭说",还是桑巴特的"奢侈说"催生了资本主义精神,却并不是直观显现的,需要进一步比较研究。总体来看,尽管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韦伯和桑巴特还是分别抓住了资本主义精神诞生的不同因素,并且这两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补性,就分析问题的视角而言,二者都是成功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