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生在世,理想与需要都能顺利满足的情况是极少的。在如今高科技、网络化、低能耗、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知识经济环境中,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生活中的挫折也随着升温、加速、增多,困难与生活并肩而行。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的现象屡见不鲜,青少年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也常见极端,这是学生心理素质不高、耐挫力不强的症结所在。因此,中小学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耐挫力和对心理挫折的分析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使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了  相似文献   
2.
立纲 《青年记者》2007,(21):17-17
通过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大体上有以下感受:恶性事件印象深刻对于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事件,记者们印象深刻,成了本年度记者们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算是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教育课。当然,印象深的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有关部门毫不手软的处理,杀一儆百,让记者们心中有数。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已有前车之鉴,但愿后无来者。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2010,(1):42-43
1.胸怀宽厚,冷静对之。当遇到学生不接受批评出现极端行为时,班主任首先应冷静,暂时停止批评,千万不能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变本加厉地处罚学生,从而激化矛盾,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班主任是教育者,而学生则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受身心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来。笔者所在地的一些学校接连发生了几起恶性事件:先后有两位老师因管教学生,被学生打伤住院;一名初中学生竞将自己的母亲打伤;上课期间,几名学生酒后在楼道内污言秽语、高声辱骂同学,公然挑衅曾批评过他们的老师。大家不禁要问:在大力提倡“德育为首”的今天,怎么会有如此违背道德的事情?是什么使他们的心理扭曲到如此地步?  相似文献   
5.
《青海科技》2015,(2):62-64
<正>救死扶伤的医生本该受到患者的尊重和爱戴,但近期患者和家属"仇视"医生、伤害医护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相比之下,国外医生则是收入很高、最受尊重的职业,他们在解决医患矛盾上有很多好方法值得借鉴。美国/装备金属探测仪,防止凶器入内在美国,医患纠纷曾经同样是困扰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社会问题。2001年美国护士学会网上调查发现,此前一年中,17%的护士曾遭受暴力攻击,57%的护士被威吓或辱骂。针对医生的暴力事件虽然罕见,但由于美国枪支管理较为宽松,一旦发生往往就是"真刀真枪"的恶性事件。对此,美国主要采取的办法是,一方面强化制度和立法,另一方面是加强医院管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社会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大于从前,由心理问题或由心理因素引发的自杀等恶性事件日渐增多,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成为近几年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医患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维护健康人生、共享美好生活。然而今天,医患矛盾却愈演愈烈,2013年10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更是要求每20张床位要配备一名保安,以防恶性事件的发生。在医患矛盾的发展中,媒体能否给予正确引导,在医患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0,(9):7-7
马杰颖、赵珣在2010年第3期《岭南新闻探索》中撰文说,面对恶性事件媒体报道有4条“不可为”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儿童受侵害事件频发,仅今年5月,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性侵女童案件就达8起。这些令人发指的恶性事件不仅对儿童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日前,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京发布《女童保护研究报告》,在对伤害女童案件高发的原因、受侵害女童的困境与需求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女童保护的行动策略,并探索社会力量如何为女童提供保护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