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9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这是继名人出书之后的又一时髦,就是名人和自己看好的会写字的人串联好了,“一体化包装”大家一起“名利双收”,“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媒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关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在报道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所热衷的"卖子"、"卖肾"类新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周军 《声屏世界》2006,(7):12-13
2005年可以说是一个民间娱乐异常火爆的一年。首先,年初“超女”粉墨登场,上万人参与海选,绵延不断,红遍大半个中国。《超级女声》使一直处于娱乐话语垄断地位的中央电视台也不由自主地感到巨大的威胁。接着,由名声显赫的导演陈凯歌耗时三年花费3亿多元人民币执导的大片《无极》,人称“有史以来中国电影集团投资额最高的影片”和“中国最贵的影片”,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商业炒作后闪亮登场,但投资高不等于艺术价值高,更不等于观众对它的认可度高,一个讽刺《无极》内容无聊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伴随着《无极》铺天盖地的广…  相似文献   
4.
魏兰新 《新闻三昧》2006,(10):29-30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大众的灾难是媒体的节日”。好像没有由头,就出不来好新闻,就不能“吸引读者眼球”。于是,媒体出现了一种倾向:“没有由头找由头”,甚至“创造由头”;一旦有个由头,便一哄而上,全都跟着“炒”,并在“炒”的过程中“竞赛”,题目越耸人听闻越好,内容越出人意料越好,如能制造出“轰动效应”那就更好。不管科学与否、客观与否,也不管后果如何。结果引发了一系列“小事炒大”,甚至“无事炒出事来”的报道,误导了读者不说,还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近两年有关与健康有关的危机问题,常常在媒体上引起波澜。我们仅以去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刘秀明 《青年记者》2006,(16):66-66
新闻策划是新闻竞争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就容易异化,沦为炒作炒作实际上是夸大事物的细节,企图达到轰动效果,成了小题大做、哗众取宠。策划与炒作两有哪些相似之处,分野又何在?  相似文献   
6.
何村 《新闻界》2006,(2):60-61
如今,“炒作”和“恶意炒作”这样的词汇频繁地见诸报端。作为新闻记者,也经常地被指责为“炒作者”和“恶意炒作者”。那么,究竟什么是炒作?什么是恶意炒作炒作和正常的新闻报道有什么区别?这是让新闻工作者比较困惑的问题,也是应该向广大读者讲清楚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倾向,什么问题成了热点,就是一片“新闻炒作”的指责声,然后就是对记者的种种批判。似乎是所有的责任,都要由记者来负。记者这个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仿佛成为了矛盾和舆论热点的制造者。面对复杂的客观事物,记者报道不对,不报道也不对,有时,记者真是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7.
发自上海的一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风波.一时被中外媒体炒作成了“政治事件“。实际上,这场教材改革始于八年前,是历史学界的学术成果缓慢地进入大众视野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06,(10):46-47
8月31日和9月1日,省会某报连续刊发了《家有超女是场浩劫——张美娜母亲曝砸票内幕》(以下简称《家》)、《独生女沉溺追星,父亲气急下杀手》(以下简称《独》)的报道,对正在进行中的“超级女声”决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做为公众的传播媒介,媒体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一些精明的商家便利用一些媒体热衷于猎奇等心理精心策划出一些事件以供媒体炒作,从而达到扬名的目的。出现了所谓商家牵着媒体鼻子走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玮 《出版经济》2004,(2):52-55
随着"另类"一词的广泛流行,在这种概念炒作的大背景下,另类阅读逐渐跃出地平线.不仅受到出版界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阅读学的研究者.在轰轰烈烈谈论另类阅读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人能明确说出另类阅读究竟是什么呢?这种新的名词到底是商业炒作的产物还是社会潜在的文化暗流?它是否可以成为阅读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