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88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简·爱>中,有先后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有着婚姻恋爱关系、且思想性格有着内在联系的三个女性形象疯女人伯莎·梅森、英格拉姆小姐和简·爱.疯女人的非礼行动是男权社会里妇女被压抑及反抗情绪的象征;简·爱的形象中既有这种情绪,又摈弃了非礼性成分而表为理性的反抗;英格拉姆小姐反映了传统女性价值观,简·爱既是它的否定者,又表现出和它的联系.简·爱的形象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部门有制度,社会有规范。道德与法律是全人类所公认的两种社会规范。二者各有分工,道德管底线,法律管顾忌。二者共同作用于社会,并行不悖,各司其责。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性社会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人们需分两个层面建立起新的伦理精神。首先,在社会层面上建立起以权利、民主与契约精神为内核的伦理精神,并辅之以制度的保障和底线伦理的规范;其次,在个人心性层面上以仁爱、求知与信仰精神为伦理核心,从而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和超越性的道德要求,并以此来缓解现代性社会给人带来的惟理化和同一性压力。这两个层面需相互依赖,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人名用字现象谈起,以调查的数据说明社会上人们对国家用字的基本政策还不明确。提出反对把社会上人名用字使用冷僻字看成是显示个性的观点,认为对人名用字现象应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5.
6.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被应用于道德教育层面。涂尔干从社会学角度入手,指出惩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帮助培养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尊重之感。只有采取说理的方式,能够引发儿童的道德羞耻感的惩罚才会对儿童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的规范体系也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相应的变迁。笔者认为未来信息网络社会的规范体系将是网络习惯规则、技术规范及法律规范。在这种规范体系重构的过程中我们所熟悉的法律规范也将发生重大的调整以适用于未来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孙前路  房可欣  刘天平 《资源科学》2020,42(12):2354-2369
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是农村环境改善最为直接的动力,也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细则出台的重要依据。为细致探究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本文基于社会规范和社会监督的视角,利用西藏707户调查数据,运用广义连续比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分组,综合分析了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行为及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农户具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占比略超过一半(51.77%),但参与意愿与行为一致性较差;②邻居参与积极性、保洁员监督、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能减少疾病传播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均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③农户的文化程度、村民监督及政府宣传有利于农户参与意愿向参与行为转化。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政府主导、农户参与的整治模式,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同时对政府出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师生和谐——深层互动中对彼此的悦纳与认同师生关系,在社会层面,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角色定位与适应,其实质是依从社会规范而行事,师生之间更多地尽的是责任与义务,和谐与否,并不能改变其关系的性质;在人际层面,它则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建设与融合,其实质是依从个人的认知和情感而取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决定彼此的吸引与排斥。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是在一定的舆论基础上,借助媒体的广泛性、公开性,传播以批评性、揭露性报道干预社会生活.形成舆论强势,从而迫使被监督者接受社会规范,改变既定作为的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政治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分配形式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新闻舆论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搞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就成为摆在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笔者认为搞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