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些日子浏览《新民晚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标题:《四个对手都不是省油灯——上海男排保级之战异常艰苦》。啥叫“省油灯”?省油灯是啥玩意?因为读了上述标题感到别扭,我翻检了工具书。有部工具书说:所谓“省油灯”就是“自制的简易油灯”。这个解释似乎不妥,谁能说“自制的简易油灯”就“省油”呢?大约在这之后个把星期,翻阅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没想到竟在书中发现了关于“省油  相似文献   
2.
“信息所指”、“信息所指对象”、“信息能指”以及“信息能度”等概念不仅可深化对信息的理论认识,甚至可解决哲学认识论中的重大问题。信息所指即信息自身并不是信息所指对象。生命体的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能度不同,面对同一信息所指对象会形成不同的信息或不形成信息。“信息能指”即“信息能度”的现实表现,它是“可知”与“不可知”之间的理论边界。而且不同生命体的这一边界并不相同。“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共同错误是漠视了这一边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符号是广告的载体,广告作品的创作过程也就是用符号来指称商品的过程,也就是综合运用图象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过程。广告中的符号有其特殊性。符号在广告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里达的文字学理论认为没有外在于文字视野的意义,否定一个悬置于文字之上的超验所指的存在,意义是在文字的嬉戏中生成的。这一系列观点与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庄子的某些思想有契合之处。该文通过对德里达理论的分析,寻找其与庄子思想的某些相近处,希望揭示中国古代哲学本身所具有的一些语言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并以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为例,从符形、符音,到符意、符释,再到符气、符味,最后到其符号的符号--汉字,具体地加以分析评论,指出唐诗独特的魅力在于其语言、文字的象形符号美.  相似文献   
6.
胡裕 《文教资料》2011,(33):25-27
符号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渐渐渗透到文化、艺术、美学等诸多相关领域.本文试图把符号学的方法论意义引入文学领域.着重探讨符号学在具体诗文本分析中的角色,基于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言语行为理论.即文学符号的所指,以及符号的类型观点,来分析独具特色的具体诗。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下的小说创作展开形式实验革命,打造出叙事与语言的狂欢场景,但在叙事策略上过度用力,诋毁了文本的分寸感,陷入语言游戏的漩涡,消解了文本的意义向度。文章将糅合叙述者、叙述语言、叙述内容等几个方面来阐述阎连科《坚硬如水》这一典型实验文本的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8.
德里达和哈贝马斯的解释学思想透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潮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之间的张力。而另外两位哲学家波普尔和伽达默尔的思想也颇具特色,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显示出另一类的历史偶因论视角,至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则是无批判和反认识论的。由此,哈贝马斯在与德里达、波普尔以及伽达默尔的对话中得出合理性理解是可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缑静 《考试周刊》2011,(57):44-45
民间舞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是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的文化产品。本文从符号学视角入手,以民间舞蹈的能指形式之一社火为研究对象,探讨民间舞蹈的起源、特性及文化特征,从而指出汉族民间舞蹈所指的实质是其祭祀性。  相似文献   
10.
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关于自我与他者、能指与所指的理论形象地阐述了主客体的差异性问题.基于此,我们对<百种神秘感觉>中李宽的疯癫意向进行了解析,指出其实质是错误的自我认识和对能指与所指的混淆;并揭示出李宽等三人的中国之行在于完成一个能指的游戏,即认同父亲并成为一个母亲,并通过拯救他人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