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1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建华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1):104-106,55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最重要的目录之一,受到了历代目录学研究者的重视。然而,近两千年来,有关《汉书·艺文志》自身的研究,却付之阙如,形成一个学术空白。傅荣贤先生的《〈汉书·艺文志〉研究源流考》将古今有关《汉书·艺文志》的研究归纳为四个流派,极有见地,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给予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目录学是与校雠、版本等学科共同发展起来的,在治学术史和文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时代,目录学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数量、类型、传输方式以及用户行为的变化对目录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数字时代目录学学科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录学变革的四条路径:目录学学科化、书目工作职业化、发展通用技术以及建立现代目录学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3.
Melinets书目系统与电子资源整合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校园图书馆资源整合的需求,设计一个异构数据库整合系统,以提高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效率。详细介绍该系统如何以馆藏书目系统(Melinets OPAC)为主体,将书目与异构平台上的超星、书生及时代圣典电子图书中相对应的全文信息加以链接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4.
论文介绍了我国古代书目和类书编制的发展简史,旨在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书目、类书编制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书目提要演变的思索--兼论机读目录提要项的著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书目提要演变特点的分析,阐释现代书目提要的特点,并对两者进行比较,说明书目提要在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巨大差异,从而探讨机读目录提要项著录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日本近现代古文献学大师长泽规矩也的《支那学入门书略解》之得失略陈管见。本文先从三个方面论述该书之优点,再从四个方面指出该书的不足之处,然后得出结论:瑕不掩瑜,从总体而言,该书仍是一部高质量的汉学入门书指南。  相似文献   
7.
数字目录学--当代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阐述了衍生于文献目录学的数字目录学建立的意义,分析了数字目录学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数字目录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数字资源系统的目录学研究、数字参考咨询的目录学研究和数字化学习指导的目录学研究,并提出了21世纪数字目录学建设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献学课程作为选修课常常受到文献检索等课程的挤压,作为必修课又受到教学对象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的情况,提出文献学对于文史哲等专业的治学研究有指导作用,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应该成为文科专业的基础课。改进文献学的教学现状,教师必须注意文献学观念的转变,注意与国学教育相融合,提升自己的学术含量,提高自己的文化品格,实现教学策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在任四川学政时撰有《輶轩语》和《书目答问》二书,此二书为姊妹篇。《輶轩语》重在讲读书治学之方法,《书目答问》则重在讲治学之门径。《书目答问》的问世,为我国目录著作开了一新领域,时至今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对我们如何选择中国的古籍,研究图书的目录和学术渊源,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河北大学图书馆藏《天春园方志目》四种稿本为研究对象,全面介绍了《天春园方志目》四种稿本的版本年代、版式、内容、校改方式、校改特点以及各种稿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并将其与传世刻本进行对比,分析该稿本具有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