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隐喻的“隐育”:先秦儒家水隐喻中的教化意蕴
引用本文:张晓渝,武航剑.隐喻的“隐育”:先秦儒家水隐喻中的教化意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6-42.
作者姓名:张晓渝  武航剑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道德行动理论研究”(20CZX056);;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王阳明‘致良知’理论的行动哲学研究”(18YJC720032);
摘    要:先秦儒家在进行教化时往往采用隐喻进行表达,并尤爱将水作为喻体,以其自然之义承载人事之理。先秦儒家以水为喻的局面发轫于孔子,孔子洞察水的多种特性,偏爱以水喻“德”和以水喻“学”。孟子和荀子承袭了孔子的以水喻教思想,侧重以水喻“性”和以水喻“政”。持“性善论”的孟子主要抓住水的本性,以其来承载“存养扩充”的人性教化和“仁政”的政治教化主张。持“性恶论”的荀子更加注重教化的力量,借助水来阐述“化性起伪”的学习之法和“王制”的治国之道。孔、孟、荀的水隐喻相互关联,一脉相承,实现了一种隐性且委婉的教化方式,滋养了中国古代以水喻教的话语体系构建。

关 键 词:儒家    隐喻  教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