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三国志》为何“失在于略”
引用本文:朱孝远.《三国志》为何“失在于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1982(3).
作者姓名:朱孝远
摘    要:晋初蜀人陈寿著《三国志》,虽“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南宋裴松之憾于此种缺陷,便下大功夫为它作注。后来史家如刘知几、王通等看了裴注后,却反嫌裴注繁芜,《文献通考》一九一引叶适的话,竟说裴注是“注之所载,皆寿书之弃馀”。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序言,其文说:“因为陈寿见到的史料有限,所以三书的内容还不够充实。裴松之所以要给它作注,也是要补救这个缺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