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研究性学习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思考
引用本文:赵晓霞.研究性学习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86-88.
作者姓名:赵晓霞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示范教改立项项目“创新型大学大材料学科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理解 1.概念的提出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3次。第1次在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J.Rousseau)等人;第2次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ev)等人;第3次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遍及美、欧、亚洲等多国,主要倡导者为布鲁纳(J.Bruner)和施瓦布等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学家们认为:教学不是追求“结论”,而是“解释”材料,学习者“通过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

关 键 词:“研究性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世纪50年代  价值  高校  教学模式  20世纪初  倡导者  内涵理解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