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编拟数学练习时要善设“陷阱”
引用本文:张学明.编拟数学练习时要善设“陷阱”[J].小学教学参考,1996(11).
作者姓名:张学明
作者单位:福建顺昌县
摘    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严重阻碍了学生智能发展。如何克服呢?我认为在编拟练习时善设“陷阱”,能有效地加以避免。设置陷阱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模糊认识,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供其练习,让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进而分析原因,纠正错误,以此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以求教于同行。 一、在概念的本质属性中设陷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和思维的基本单位。小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常会形成不准确的概念。对此,教师要通过有效途径加以引导。 1.初学概念时,在文字上设陷,使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 例1 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