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朱熹对理解之蔽的认识--兼论中西阐释学理论的一项本质区别
引用本文:李清良,郭瑞芳.论朱熹对理解之蔽的认识--兼论中西阐释学理论的一项本质区别[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2(2):27-31.
作者姓名:李清良  郭瑞芳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透过对典型个案朱熹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古典阐释学理论与西方现代阐释学同样强调,理解之蔽的存在乃属必然而非偶然,不可能在一种无蔽状态中进行理解,更不可能在理解之蔽完全去除之后才进行理解。但中国古典阐释学理论认为,理解之蔽不止是成见,而是包括了知、情、意乃至个人气质与习性等多个方面;理解之蔽也并不是构成理解之前理解的本质成分,它只是“本心”的发见,但不能完全遮蔽“本心”,使理解成为可能的根据不是理解之蔽而是“本心”;正国有此、本心”,理解之蔽才应该而且可以去除。是否承认理解之蔽后面还有“本心”,乃是中西阐释学理论的一项本质区别。

关 键 词:朱熹  阐释学  理解之蔽  成见  本心
文章编号:1000-2529(2003)02-0027-05
修稿时间:2002年12月27

An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Hermeneutics Demonstrated by Zhu Xi's Theor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