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发展逻辑与路径转化:近世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历史分析
引用本文:董佳.发展逻辑与路径转化:近世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历史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2,30(1):36-41.
作者姓名:董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权力与南京首都建设之研究(1927—1937)”(项目编号:10XNF01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通过劳动分工、生产专业化、商品化,依靠不断扩大的商业市场,在“斯密型动力”推动下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开启了经济转型的进程.通过转变,该地区的经济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然而,这种“斯密型动力”和生产“过密化”愈发展,对产生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就愈大、阻碍性就愈强.事实证明,这种早期的农村工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近代工业化,长江下游地区(乃至全国)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光明前景.

关 键 词:近世长江下游地区  "斯密型动力"  早期工业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