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庄子、荀子“虚静”范畴比论
引用本文:余开亮.庄子、荀子“虚静”范畴比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31-133.
作者姓名:余开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摘    要:“虚静”理论由先秦提出,到魏晋南北朝被文艺理论发展,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人并不过于注意以荀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儒道“虚静”论的区别,倾向于把二者放在一起来理解“虚静”审美范畴。但事实上,儒道“虚静”论有本质的区别。庄子“虚静”论是与道家体道工夫紧密相连的,它更多属于一种精神境界论,因而具有美学性。而荀子的“虚壹而静”说是与认识中的解蔽

关 键 词:虚静  审美范畴  美学范畴  中国美学史  美学性  解蔽  体道  杨倞  审美境界  文艺理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