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缺效”“失效”“反效”——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三重境遇
引用本文:王艳.“缺效”“失效”“反效”——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三重境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1):55-59.
作者姓名:王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基金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202092C);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720045);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项目(2011SZKJSGC5-3)
摘    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道德教育关涉"是"与"应该"两类教育,"有效性问题"主要是在"应该"的层面成为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难题。借助索绪尔关于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理论的区分,道德教育"有效性问题"的所指即"向善性"价值教育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在此基础上理清有效性之"缺效"、"失效"及"反效"的三重境遇,有助于破解"有效性问题"。

关 键 词:道德教育  有效性  缺效性  失效性  反效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