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方美学译介研究(1978—2000)——基于数字人文与文献学的方法
引用本文:左漪漪.西方美学译介研究(1978—2000)——基于数字人文与文献学的方法[J].现代传播,2023(12):117-126.
作者姓名:左漪漪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美学经典及其中国接受的比较文献学研究”(项目编号:17ZDA021)的研究成果;
摘    要:在中西美学对话的语境中,译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研究对西方美学的接受情况对于当下美学学科的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978—2000年这一时段内,思想解放的浪潮和学术热情的高涨使我国对西方美学的译介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关注的时代、流派、美学家也较为全面。德、法、美、英四国占据着译介的主导地位,罗兰·巴特、尼采与弗洛伊德成为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由此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接受与研究西方美学所遵循的基本学术思路。将之放置在建国以来中国对西方美学接受的整体历史框架里,这一时段对于我国接受西方美学总体特征可以总结为“重启”与“开新”,出现了三种重要的“范式转变”:认知的改变,自主性的选择以及本土问题意识的引入。这些转变促进了西方美学与本土美学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关 键 词:西方美学  中国美学  译介研究  跨文化对话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