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教师的“质性”敬业
引用本文:张志泉,熊川武.论教师的“质性”敬业[J].当代教育科学,2006(22):49-51.
作者姓名:张志泉  熊川武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资助课题:理解教育研究-以反思为基础的消除师生误解增进理解的过程与策略研究”(批文号[2001]第09号)成果.
摘    要:笔者曾在深圳上海两地几所中小学中调研时发现,大多数教师平均每天至少要用2—3小时批改作业。且很多教师反映他们所批改的作业对于提高部分学生的成绩作用不大。当他们想到与某些学生交流时却没有了时间。甚至连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的时间也被教学常规工作所占用。这样不仅使教师因大量批改作业、完成教学常规而累的疲惫不堪,学生也因天天承受超负劳动而兴趣全无。我们将以上所提到的教师敬业的方式称为教师的“量性”敬业。教师“量性”敬业实质就是教师只注重自己在教学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的数量,而忽略了自己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的效率。要改变教师“量性“敬业的现状,就必须改变当前所盛行的粗放型的教育,实行精致型的教育,提倡教师的“质性”敬业。所谓精致型的教育是通过增加内涵性投入(主要是情智投入)如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发展教师的德行与情智等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他主要依靠教师的巧干精神。比如,当学生记忆某种知识有困难,教9币会根据要记忆知识的特点(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具有内在规律性。)引导学生采用一些符合记忆规律又适合自己情况的记忆方法。又如,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通常会分析其原因,并先满足他们那些与学习似乎无关但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兴趣,然后鼓励学生将这些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果以精致型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教师就会不断思考自己在教学上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又能够为教师自身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节省出进行反思或思考的时间。由此,我们将教师的“质性”敬业定义为教师在教学中以通过更多的智力投入而使常规教学工作时间缩短,教学效益获得提高。倡导教师的“质性敬业”要想从一种口号转变为教师的一种当下化的行为,就必须为教师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笔者认为教师思考“质性”敬业的视角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 键 词:教师  敬业  质性  教学常规  学生交流  工作时间  教育质量  批改作业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