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晚年罗兰·巴特和他的“想象物”
引用本文:张同铸.晚年罗兰·巴特和他的“想象物”[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546-549.
作者姓名:张同铸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    要:晚年罗兰.巴特不再否定主体、作者,相反他越来越明确地坚持自己的作者主体性,这是因为他不再恐惧暴露自己的“想象物”。他的“想象物”,也就是他的隐秘的性倾向,他的真实的情感,还有他的私生活,属于克里斯蒂娃所说的“符号的”形态。此前的巴特慑于“象征的”律法而小心翼翼,不敢暴露自己的秘密,直到晚年他所深爱的母亲去世之后,他才勇敢地站了出来,希望能在新的写作中战胜自己的恐惧。巴特的一生是一个巨大的文本,这个文本充满了矛盾,要想解读巴特,就得从他的“想象物”开始探讨。

关 键 词:罗兰.巴特  “作者之死”  “想象物”  作者主体性

Aged Roland Patna and His "Imaginary Objects "
ZHANG Tong-zhu.Aged Roland Patna and His "Imaginary Objects "[J].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8,30(4):546-549.
Authors:ZHANG Tong-zhu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