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意识形态·剧作者·观众——关于曹禺前后期剧作“剧场性”比较及其变化原因的探讨
引用本文:陈珺,席扬.意识形态·剧作者·观众——关于曹禺前后期剧作“剧场性”比较及其变化原因的探讨[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1):25-28.
作者姓名:陈珺  席扬
作者单位:[1]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13 [2]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曹禺剧作强烈的剧场性缘于其独特的剧场意识,构建其剧场意识的两大基石是观众意识和舞台意识,它们是成就曹禺前期剧作强烈剧场性的法宝。建国后,剧作家原有的创作个性自觉服从于时代的创作共性,创作主体身份从一个写戏者转成一个宣传者,舞台的审美娱乐功能被宣传教育功能所替代。观众的定位也随之发生从"被感染"到"被教育"、从"融入剧情"到"理性观剧"的转变。

关 键 词:曹禺剧作  剧场性  剧场意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