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心理调适:为心灵打开一扇“窗”——网络解心忧
引用本文:庄立民.心理调适:为心灵打开一扇“窗”——网络解心忧[J].四川教育,2006(7):24-25.
作者姓名:庄立民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
摘    要:关注理由 “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说是“竞争压力”。 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 “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里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编按]

关 键 词:心理调适  心灵  教师  心理健康  自我调适能力  心理保健  职业压力  自觉意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