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如何注解“吾师道也”的“师”——兼谈词的兼类和词类活用的区别
引用本文:夏松平,刘佳倩.如何注解“吾师道也”的“师”——兼谈词的兼类和词类活用的区别[J].读写月报,2023(31):30-32.
作者姓名:夏松平  刘佳倩
作者单位:1. 安徽宿松第二中学;2.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摘    要:<正>在唐代,士大夫之族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写了《师说》。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云:“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不谐流俗的精神。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师说》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