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亚欧四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比较研究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    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母语均为非英语,教育体制均为中央集权制的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尽管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认识模糊,但分别于2005年、2010年、2002年和1999年开始了各自的"卓越计划"、"卓越大学计划"、"21世纪卓越基地计划"以及"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进行探索。由于四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内容的不同,它们所取得的建设成效也各有差异。从政策背景来看:政策的执行时间不一致,人均GDP和高教生均经费/人均GDP的差异较大,但是四国的教育经费/GDP和科研经费/GDP比较接近,可见四国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为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人才储备差异较大,其中日本的人才储备最完备,法国次之,德国和韩国则在研究人员和高等教育人口上各有劣势;四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均属于集权制,因此其在大学入学权、大学所有权、财政预算、课程设置以及教员身份上都受中央政府或者国家的控制。从政策内容来看:建设资金相差悬殊;建设周期都较长且都分期进行;除法国同时注重建设大学和研究生院外,其他三国的建设对象均为大学;四国都选择了将少部分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集中战略"。从政策效应来看:德国的"卓越计划"极大改善了参与大学的基本面貌,促进了跨学科合作,为青年研究者(特别是博士后青年研究者)提供了科研机会,但是该政策也对德国的大学治理、人力资源发展以及学科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在"2003年危机"的刺激下,法国2010年"卓越大学计划"的外显目的仍然是提升其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位次,但是时至今日法国甚至并未达到这一直接目的;日本"21世纪卓越基地计划"促成了极致的研究,建成了教育基地,雇佣了青年研究人员,建立了大学校长领导下的有效治理结构,促进了校企合作以及实施了双专业教育体系;韩国的"BK21工程"在扩大韩国知识分子规模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科研的质量。

关 键 词: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政策  大学治理  教育体系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ilding World Class Universities in Four Asia-European Nations:A Policy View of Germany,France,Japan and Korea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