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放飞个性 自主释疑——对“怎么少了12.5元”案例的剖析
引用本文:廖洪端.放飞个性 自主释疑——对“怎么少了12.5元”案例的剖析[J].小学教学参考,2004(8).
作者姓名:廖洪端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县实验小学
摘    要:案例:在一次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生活委员小芳为了方便同学购买水果,事先买了一筐苹果和一筐梨,各重30千克,价格是苹果2.5元1千克,梨2.5元2千克。小芳想,又是苹果又是梨的称起来很麻烦,干脆把苹果和梨混在一起称,5元3千克。可卖完后一结帐,小芳发现少了12.5元。小芳心里琢磨着既不会是称不准,也不会多找谁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案例既是一个具体事例,又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问题,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释疑解惑,于是一场精彩的开放性释疑就此拉开。生1:因为苹果和梨的重量相同而价格不同,混在一起称,小芳所收的钱数就少了。生2:(紧接着说)为什么不会多了呢?生3:用同样的2.5元钱,购买苹果只能买到1千克,而购买梨就能买到2千克,如果用5元钱购买的苹果和梨刚好各占一半(1.5千克),那么0.5千克(1.5-1)苹果的价钱比0.5千克(2-1.5)梨的价钱多0.625元,而小芳却把0.5千克苹果的价钱按0.5千克梨的价钱收,因此,小芳所收到的钱数就少了。生4:(富有总结性地说)我赞成生3的看法,把苹果和梨混在一起称,5元3千克,如果这3千克中的苹果和梨刚好各占一半,则就少收:...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