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态势及其治理的基本模式
引用本文:朱震达.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态势及其治理的基本模式[J].中国科学基金,1992,6(1):10-17.
作者姓名:朱震达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中国国际沙漠化研究培训中心
摘    要:本文基于多年来研究沙漠及沙漠化的基础上,扼要介绍我国沙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及治理模式。土地荒漠化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国际上对此极为关注,1977年联合国专门召开世界沙漠化会议,提出全球向沙漠化进军的行动纲领。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其中,干旱区沙漠(戈壁)116.2万平方公里,干旱及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湿润半湿润区风沙化土地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是局部改善,总体上仍在发展。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7.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1万平方公里。当前治沙的重点应放在沙漠化土地上,特别是对那些正在发展的和已经开始沙漠化的土地,既要防止其发展,又要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对于沙漠(戈壁)的治理,重点应放在位于其边缘的绿洲。除了采取措施保护现有绿洲、交通干线,工矿居民点等免受风沙危害外,还应进行综合开发、建立和扩大新绿洲。根据风沙化土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利用其周围地区丰富的劳动力和经济、技术发展的优势,进行全部开发。

关 键 词:中国  土地沙漠化  治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基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基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