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相伯佚文《尊孔说》
作者单位:;1.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摘    要:马相伯(1840-193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宗教家与社会政治活动家,他一生的思想与活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笔者在从事马相伯研究的十余年中,陆续收集了散见于近代报章杂志以及档案中的有关马相伯的新史料。目前学术界存在的有关马相伯的资料集主要有三种:一为马相伯的私淑弟子方豪神父整理编撰,由北平上智编译馆分别于1947、1948年出版的《马相伯先生文集》《马相伯先生文集续编》;二为朱维铮主编的《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三为李天纲编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马相伯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笔者发现的新史料皆未收录进以上三种资料集,《尊孔说》即为其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一则史料。该文发表的背景是民国初年社会上掀起尊孔思潮以及发生国教运动。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鉴于晚清学部所颁教育宗旨有"忠君"与"尊孔"两项,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主张将其删除,并取消在校读经。康有为、陈焕章等孔教派人士为抵制新教育方针的颁布,以保国、保种,保存国性,重建国民道德,重拾人心,挽救国人信仰危机,拯救分崩离析的社会秩序为由,极力要求恢复尊孔读经,并于1912年10月7日在上海成立"孔教会",由此拉开了国教运动的帷幕。后经袁世凯北洋政府尊孔政策的推波助澜,尊孔思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1913年8月15日,孔教会代表陈焕章、严复、梁启超、夏曾佑、王式通等人联名上书参众两院,要求国会在宪法草案中规定以孔教为国教。孔教问题由此成为民初制宪会议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实际上,孔教问题在民初不仅成为一个法律问题,一个涉及意识形态及政治层面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在清末,马相伯是立宪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辛亥革命的元勋之一。进入民国,他作为袁世凯总统府的高等政治顾问,受聘为由袁世凯政府设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后该会改为"研究宪法委员会",亦称"宪法研究会")的委员,亲身经历并参与了民国初年制宪问题的讨论。同时,他又身为中国天主教界的领袖人物,学贯中西并具有宪法学素养。他对于"尊孔"问题的评说,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他对于孔教问题的态度、立场和思想,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民初国教运动的缘由,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之后社会政治混乱之根源,民国初年制宪会议存在的政争、党争症结问题以及儒学进行近代转型的艰难历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