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释《少则能逃之》
引用本文:梁杞林.释《少则能逃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6).
作者姓名:梁杞林
摘    要:《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中的“逃”字,部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注为“退却,避开”。如果孤立地作解释,这样注还是可以的。若是联系上下文来考察的话,它跟下文的“避”字重复,这恐怕不符合《孙子》的原意。我个人认为这个“逃”字可以读为“挑”字。据《说文》,“逃”是“从定,兆声”,“挑”是“从手,兆声”;又查丁声树编录《古今字音对照手册》:“逃”是徒刀切,属豪韵,定母,“挑”是徒了切,属筱韵,定母。同声例可通假,故“逃”可借为“挑”。《说文》:“挑,挠也。”“挠”是什么意思呢?《一切经音义》十四引《字林》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