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僧肇佛学的有无论与动静观
引用本文:陈红兵.论僧肇佛学的有无论与动静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2):58-64.
作者姓名:陈红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
摘    要:要真正理解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必须将僧肇佛学纳入到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考察,研究其面对和回答的时代主题,及其吸收融合的不同思想文化资源。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主要包含两方面内涵:其一,从大乘佛教般若中观学说立场出发,提出“非有非无”、“非动非静”观念,否定魏晋玄学有无论、动静观关于现象世界和本体存在的实体性理解,从现象世界存在本性的角度论述了性空观(“不真”)和性住观(“不迁”);其二,承续魏晋玄学的体用论主题,在“即体即用”的体用论基础上,阐发了有无一观(“即万物之自虚”)、“即动而求静”的观念。僧肇在正确理解和坚持般若中观学说的前提下,承续了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和体用一如的理论意向,从思想理论的许多方面对般若中观学说与老庄玄学思想进行了融通,在推进魏晋玄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佛教中国化的方式及趋势起了导向作用。

关 键 词:僧肇  《肇论》  般若中观学说  老庄玄学  有无论  动静观  体用论  

A Study on Seng Zbao's Theory of Being and Non - being and View of Movement and Quiescence
CHEN Hong-bing.A Study on Seng Zbao's Theory of Being and Non - being and View of Movement and Quiescence[J].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42(2):58-64.
Authors:CHEN Hong-b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