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国反校园欺凌立法中欺凌行为的属性界定和程度判定——基于美国各州相关法案的比较分析
引用本文:王正青,岳川洋.美国反校园欺凌立法中欺凌行为的属性界定和程度判定——基于美国各州相关法案的比较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23(4):66-79.
作者姓名:王正青  岳川洋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社会风险与治理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BIA220083);
摘    要:校园欺凌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当前呈现出诸多新特性。由于其产生原因复杂,各种校园欺凌治理路径繁多但有效性不足。相较于其他治理措施,法律治理一般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可预期性以及长期性。由此,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反校园欺凌的法规和政策。在联邦政府的反校园欺凌倡议下,美国50个州对联邦法中抽象的一般性规定进行补充解释,形成了联邦倡议、州立法和判例法相互补充的三维反校园欺凌法规体系。欺凌行为的属性界定和程度判定是否合理,关乎后续是否能够精准制定防治措施。根据奥维斯对欺凌行为三要素的界定,发现全美50个州有关反校园欺凌的立法对欺凌行为进行了详细定义,既有对欺凌行为的描述性定义,也有治理欺凌行为的操作性界定。在欺凌行为的程度判定上,各州重点对骚扰、恐吓和欺凌进行了区分,清晰界定了交罚金、判处分、受监禁三种惩罚方式的适用条件。美国各州在反校园欺凌立法中对欺凌行为的属性界定和程度判定,对完善我国反校园欺凌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 键 词:美国  反校园欺凌  州立法  属性界定  程度判定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