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代《诗经》三家新疏异同
引用本文:郭全芝.清代《诗经》三家新疏异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2).
作者姓名:郭全芝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    要:清人胡承珙、陈奂、马瑞辰等<诗经>学者,说<诗>旨在直接疏证<序>、<传>,以达到比汉唐注疏更为完善的境界.他们大抵认同<毛诗序>所揭示的诗旨篇义,并主要以<毛传>的解说为指归,在内容上则以训诂考据为特色.三人疏解同中有异.胡氏偏重于对经义的阐发;马氏喜欢就字说字,并往往揭示语源、辨析同义词、罗列多义词诸义项,有时所论巴疏离经义而更偏向于语言学范畴;陈奂于经学最为看重的是训诂,训诂明而后义理,明是其认识,但并不积极追求义理之明.解说同一对象时,三家得出的具体结论也有差异.有时解说对象相同,方法相同,引证材料也大体相同,然而结论却完全不一样.清儒对于经典所蕴含的义理,往往各执一词,这说明仅仅依靠字词训诂名物考证就想得出令人信服的说法确有难度.其解说义理,又往往以<序>、<传>为指归,这样依据考证更显出方法上的局限性.对待前人方面,<诗经>新疏的撰者更多的是针对汉唐注疏的缺失,而对宋人<诗>说则态度复杂.大体说来,胡承珙与马瑞辰比较"宽容",引述和采用宋说的情况都有,而陈奂则对宋人带有不屑心理,往往置之于不列不论的地位.不过细检陈氏<诗毛氏传疏>,却能发现不少引宋论宋的材料,只是形式非常隐蔽.新疏三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字词训诂上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其所用方法值得总结,他们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研究方向也值得探讨.

关 键 词:清三家  《诗经》新疏  异同

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three annotations of Book of Songs in the Qing dynasty
GUO Quan-zhi.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three annotations of Book of Songs in the Qing dynasty[J].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11,34(2).
Authors:GUO Quan-zh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