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互联网是否扩大了教育结果不平等——基于PISA上海数据的实证研究
引用本文:陈纯槿,顾小清.互联网是否扩大了教育结果不平等——基于PISA上海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5(1).
作者姓名:陈纯槿  顾小清
作者单位: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62;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系,上海,20006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课题项目,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项目,华东师范大学“高峰计划”项目
摘    要: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是“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夏普里值分解法实证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偏好对学生学业成就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控制选择性偏误和家庭背景后,互联网学习偏好对学生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娱乐偏好的影响则显著为负,而互联网使用时间控制在每日30分钟及以下的学生获得的学业成就显著更高;(2)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对互联网使用偏好与学生学业成就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是扩大教育结果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3)如果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养成互联网学习偏好,则互联网可以缩小家庭背景导致的成绩差距,起到缩小教育结果不平等的作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上,为保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政府和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和运用网络资源,确保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学习者汲取新知识和技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探索建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

关 键 词:互联网  教育公平  PISA  倾向得分匹配  夏普里值分解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