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纳斯鲍姆“脆弱之善”的批评
引用本文:刘永春,席玥桐.对纳斯鲍姆“脆弱之善”的批评[J].科学.经济.社会,2015,33(1).
作者姓名:刘永春  席玥桐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伦理研究”
摘    要: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古典学者玛莎·纳斯鲍姆在她的著作《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中,提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之价值的善,因为运气、好生活的语境化、善的不可通约性、关系性的善等因素的存在,体现出某种程度上的脆弱性.然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德性的人绝不会脆弱到将自己的命运付之于好运气;好生活也并非是语境化问题,它是因自身之故而被欲求的;价值体现为人拥有的和实现的价值,既是多元又是可通约的;关系性善对人也绝非是一种消极意义的保护与约束,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更表现为积极性的自足的强化,是人自律性的外化,实践理智的发挥所在.因此,纵然在脆弱之善中,仍然可以发掘人的道德坚强与挺立.

关 键 词:脆弱的善  运气  可通约性  友爱

The criticism to Martha Nussbaum's "The Fragility of Goodness"
LIU Yong-chun,XI Yue-tong.The criticism to Martha Nussbaum's "The Fragility of Goodness"[J].Science Economy Society,2015,33(1).
Authors:LIU Yong-chun  XI Yue-t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