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永不的消逝的少年梦
引用本文:赖海晏.永不的消逝的少年梦[J].广东第二课堂,2004(18).
作者姓名:赖海晏
作者单位:广东省文联
摘    要:故乡是我的根,是我的梦,梦中少年时的故乡特美。那是一个山区小镇,我家的前面是街道,后面是一个大水塘。水塘上常年有浮萍飘荡,夏夜青蛙便唱起了奏鸣曲。水塘后面是一个绿草如茵的小山岗,一棵棵大树常常招来鸟儿飞鸣。东江的支流———西枝江流过这个小镇,这澄碧的江水滋润着故乡人,也滋润着我的童年。这江水从圩镇边流淌而过,不久便流进了一个深潭。潭边有一个娘娘宫和一个文曲星殿,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游玩的地方。我从家步行到这里,很近。在江边看江水滔滔,深潭如玉,绿树阴浓。娘娘宫有浓郁的神秘色彩———听说殿后有洞有水可通大海哩!而文曲星殿是依山而建的上下两层楼,从山岗下的水畔进去,上楼,出门便是另一个天地,这一切都给我们这些儿童增添了许多乐趣。我的故乡是美丽的,我的启蒙学校也是美丽的。镇上小学后面有成片成圈的树林,老师常常带学生在树林里嬉戏,讲故事。到了上学的年龄,我走路上学了。我喜欢上学。学前,我在父亲的教导下学过写字。先是用废报纸写,用“棋盘砖”当“纸”写(醮点水在砖上写,写过字以后,待水干了再继续写),进一步是临帖,我临的是柳公权和曾国藩的字。五六十年过去了,我现在的毛笔字仍脱离不了儿时练字的根底。小学一年级年终考试时,老...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